书籍 设计与文化导论的封面

设计与文化导论

[英]彭妮·斯帕克

出版时间

2012-07-31

ISBN

9787544729536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本书《设计经典译丛:设计与文化导论》介绍在国际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下,1900年至今的现代(与后现代)设计发展历史。它探讨后现代主义和设计的新主题、技术与设计的结合、身份认同与设计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设计话语的发展,并通过各社会时期及运动来追溯。

作者例举了大量批量生产的商品、形象和环境,包括缝纫机、汽车、椅子、电视机、时尚物品、室内、平面媒体、电子和名牌商品、展会等。书后附有丰富详细的眼神阅读指南,于相关研究者将大有助益。

本书是设计史专业的必读书。它详细介绍了20世纪设计的流变及角色,呈现了许多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信息全面,案例丰富。

彭妮•斯帕克:金斯顿大学艺术、设计与音乐学院院长及设计史教授,已出版多部关于20世纪设计的著作,涉及意大利设计、日本设计、汽车设计,以及设计中的性别问题。

目录
001/插图目录
007/致谢
009/序言 20世纪设计与文化再探
017/第一部分
设计与现代性,1900—1939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速览了一下,想给3.5星。不过如果时间无限,我仍然不会细读这本书,理由如下: 1.作者试图用文化研究的方式阐释设计与政治/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但也仅限于说明它们有关系。观点无甚创新之处,只是把设计史的年代叙事变为了分类叙事,有些已有的观点换了个更学术的说法。 2.汇集了大量的外国设计史料,可以学设计史的时候对照着看。这么多史料很多只显得观点有限而案例冗余。 3.跨学科是必要的,但有的研究不能凭借一厢情愿去跨学科。设计在社会结构中受支配的那一方,可以研究其本体、或者显现了社会文化中的什么,非要研究设计对政治的作用很勉强,顶多就是一定的巩固/影响。不过可以深入做国家——设计——个体身份认同的研究。
将20世纪的设计文化发展分成了不同时期的两个章节,分别从消费性、技术、设计师、设计主义和身份认同五个相同的视角,试图展示设计与文化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领域的观念变化。诚如书的标题所示——导论,涵盖了大量其他学者的观点和案例。虽然逻辑有些混乱,但是不失为重新看待设计史的好的启发。
对设计在商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流变有简单的介绍,翻译稍稍有一些拗口
个人觉得挺好的 历史的部分也很够消化
很基础但很值得读的。不过行文有点散,像是在海边拾贝,玉米地里掰玉米。
这本书还是王受之的同济大学公开课推荐。但是巨难读,语言晦涩难懂,要是跟王受之的文字对比,那世界现代设计史真是通俗小说了。里面的内容确实不差,值得一看,但是别纠结里面的语言风格,当做论文来读吧。 读完之后再追加评论,发现第一章读起来非常难读,但是第二章开始,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语言风格,读起来就非常流畅了,速度很快,也能够很快理解,到末尾甚至不太需要2次回顾之前的内容了。
有点乱,主题不清晰
比起干巴巴的教材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