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紫禁城的黄昏的封面

紫禁城的黄昏

[英] 庄士敦

出版时间

2015-05-01

ISBN

9787544751155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目录
译者前言
自序
1898:“百日维新”
任人宰割的大清王朝
康有为与光绪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因为《末代皇帝》知道了这本书。庄士敦先生是真的爱中国、爱他的皇上啊。印象最深是离别这段:“轮船离开了半个多小时,我回首一望发现皇上竟然还站在码头上,霎时间我老泪纵横,有这么一个学生,我在中国的三十年没有白过。”对溥仪来说,他是很尽心的好老师。作为帝党、帝师,又是英国人,庄看到的晚清自有他的独特之处。也许历史本就说不清所谓真相吧。哎晚清这方面的了解太少了。
与《我的前半生》可以对照着看,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看另一个国家另一个视角的人打扮多少有一些比自己打扮更真实的部分,一个就像华为的自动美颜,另一个就像iphone的前置摄像头。
原著很好,就是这个译者很厚颜无耻了。除了翻译,必要的人名、事件注释外,还有个人主观批注放在注释里,无耻。
晚年,他在英国买了一座岛,每日欣赏着溥仪所赐之物,并升起了满清的黄龙旗…
注释太搞笑了,庄士敦说溥仪的文学素养很好,经常低调匿名发表文章,不愧是他教的学生,结果注释说别听庄士敦瞎逼逼,据考证溥仪发表的那些文章都是抄袭的。从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和冯玉祥逼宫,庄士敦确实是深恶痛绝的,包括对慈禧、太监、内务府等都是完全否定,而作为帝师的他,对学生溥仪的深厚情谊和忠心也是无以言表,只是历史从来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实的真相即使是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还是溥佳的《清宫回忆》也未必都是实情。
译注时不时跳出来矫枉、也算提供个现代人的角度。很有价值的书,读来亦流畅。惆怅,对溥仪确实是理解之同情,那般动荡复杂的时代,能走对路才是稀罕事、而他又非开国之君,他的苦闷是鲜活的、伴随一生的。
不知道其他译本有没有那么多注释来提出反对意见,不过若不是这些注释可能我也会被庄士敦的一家之言所打动,果然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不过还是看得出来他对溥仪有深厚的感情。PS:建福宫大火真的好心痛啊!
极具主观意识的作品、恨不能把“对立”打在公屏的译文,如果作者和译者坐在一起,怕不是要打起来。读历史不能偏听偏信,可很多时候无法分辨哪些是“正”,还是读小说吧。
九州出版社
还行吧~碎片化的主观的东西有点多。附录更有意思。不过看庄对溥仪的描写,总有种看金斯伯格通过抬高凯鲁亚克煊赫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