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根本恶的封面

根本恶

[美] 理查德·J.伯恩斯坦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5447564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当今,恶以显性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所面对的信息中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我们问及何为根本的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去发掘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哲学家康德,正是他发明了这个概念,他还向黑格尔和谢林求索。他检视了弗洛伊德和尼采对伦理之恶的思考。最终,他为了把握“奥斯维辛之后”的恶,转向了三位战后思想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汉斯·约纳斯,以及汉娜·阿伦特。 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著作受到实证主义的感召,避免术语堆砌的同时在分析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又深远地扎根于欧洲大陆的哲学传统,可谓代表了美国哲学流派的最高峰。在我看来,伯恩斯坦是当今哲学辩论的一声强音,不仅富于理智,而且富于人性。——西蒙·克里奇利,埃塞克斯大学理论研究中心 理查德·J.伯恩斯坦,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著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检视不同哲学流派和传统之间的交叉关系,著有《根本恶》、《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实用主义转向》等。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恶、意志与自由
第一章 根本恶:自相矛盾的康德
第二章 黑格尔:精神的医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复数的情感在面对过度的恶时往往是贫乏的、失语的。一种智性、深刻、精细的话语也因囿于个体在具体的恶的现实面前夹缠无力。我们为无意义的苦难寻找形而上秩序和伦理的恰切性的倾向乃是非道德的和危险的。
清晰明确,写作范本。1714
只能说还行,没啥太大见解 更像材料整合
非常棒!既是对恶的理论的梳理,同时也可以看作对多位哲学家思想脉络的入门。从根本上说,“根本恶”是“平庸的恶”的前提,而杜绝“根本恶”,起初依靠的是伦理,但当伦理由于人自以为的“强大”而濒于崩塌,或许我们只能诉诸责任——“不作恶”的责任。然而和“人性的,太人性的”内容相比,这种责任意识似乎无力形成约束。但多一份对恶的讨论,或许就会多一点希望。
思想家希望找到“恶”的根本成因及面对办法。可是哲学从来都是提出问题却不负责解答,作者最后说无人可知何为恶。对我的收获就是粗浅地看到多位哲学家的一小点思想,康德,尼采,佛洛依德,阿伦特比较好理解。黑格尔,谢林就是天书。四星吧。
“拒绝占据一个位置、拒绝一切调和——一种反自然、畸形之物,令人不安,而且与自身疏离。”列维纳斯捕捉到了根本恶的不可整合性并将它纳入超验领域,也就击垮了黑格尔式的神义论。因为总体性理解已然不可能,主张善与恶在辩证运动中调和就更加可耻。但恶本身极为复杂,是“经验的超验性”,是结果和动机、根本性与平庸性的混合。即使恶无法被综合、逃逸我们的视线,在恶面前保持沉默也终将走向另一极端——被雅斯贝尔斯捕捉到的,恶的“庸常的琐碎性”,也即阿伦特的控诉。 @2021-09-28 12:34:21
译后记合适作开篇导言。
2021 补标。坐在地铁站门口看完的。美式扎实。康德、黑格尔和谢林章节讨论恶能否在一种启蒙神义论框架里得到理解;尼采、弗洛伊德章节讨论恶的心理学动机及其超克的可能性;阿伦特列维纳斯约纳斯章节在二战后的语境里重新探讨恶和伦理责任。
重读。非常喜欢约纳斯的部分,了解灵知主义也是从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