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望春风的封面

望春风

格非

出版时间

2016-05-01

ISBN

978754476258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望春风》是格非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长篇大作,亦是集其30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望春风》具有微缩中国乡村当代史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瞩目。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乡村是无可回避的精神源泉。《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观念,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桃花源”气象,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发见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 “江南三部曲”写江南,《望春风》则是对江南故事最为专注、集中和彻底的表达。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更有温度,更多地关注时代洪流下乡村的人情之美。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作了告别。同时,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仿佛若有光”。 儒里赵村,江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浩劫岁月中维持完整,时代变迁中悄然离析。小说刻写家乡的村庄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目录
第一章父 亲
走差
半塘
刀笔
履霜坚冰至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从白鹿原到望春风,只要看到风尘女子/“荡妇”,一定是在从众多泼妇中脱颖而出的美女,并且三观端正头脑清晰心地善良,是推动情节的全书女神。
眷恋了大半生的故乡终于逝去,年过半百的两个人坐在石阶上,面对被城市浪潮和拆迁席卷而过的故土,只感觉置身于春风之中,无形无影。格非写乡村,果然不会让人失望。一个个血肉之躯轮番登场,无关温情或残忍,只是重现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眼中,那个遥不可及的村庄。
4.5;长篇小说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结构!虽问题不少,但格非依然以扎实功力证明自己在小说方面晚节尚保——以父亲要求我对村中群像的评价为圆点,各路主配白描轶事散落于圆周,以便通庵为起点&终点,合拢成圆;细节写实,氛围却依旧是拿手的博尔赫斯式梦境,桃花源式的乌有乡,终结于奥德赛的归乡之旅;群像描摹极精彩,嬉笑怒骂跃然纸上,政治经济巨变、时代断层罅隙处,难得未落入窠臼;“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风景依旧是“莲叶何田田”的那个江南,而我无论朝哪个方向看,父母都永远消声于那片死寂般的废墟,归乡不是乡,最终的归宿是游离于家乡之外的孤岛,后半部力有不逮,但「倾城」之际的天地茫茫相濡以沫真叫人断肠,苟延的幸福漂浮在无根的浮木之上;有几个片段真是喜欢啊!
如果說,我的一生比作一條滯重、沉黑而漫長的河流的話,春琴就是其中唯一的秘密。如果說,我那不值一提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有什麼細微的不同的話,區別就在於,我始終握有這個秘密,並終於藉由命運那慷慨的折返之光,重新回到那條黝亮、深沉的河流之中。」—— 這本書的後面一百頁實在是太精采了,前兩百多頁的繁複情節的交錯,突然讓人感覺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一生白駒過隙,卑微又沉重,看得令人動容,說不出是悲涼還是圓滿的結局,始終讓人感嘆。格非在處理人物特徵上,依然不俗,個人覺得比「江南三部曲」還要更老練,畢竟這本才三百多頁的小說,竟然塞下幾十個個性鮮明的人物。
2016年已读084:格非的乡村生活图景,几十年的岁月苍茫、劫灰满目,虽然立根于一个癫狂动荡、风雨如晦的时代,却常常有游离于现实铁幕之外的虚幻与隔世之感。格非在这本书里呈现的故乡,就好像是海上的孤立小岛,小岛上的每个人“都在奔自己的前程,也在奔自己的死亡”,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苦难与不幸。而在写法上则让我想起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打乱时空线索、纷繁交错的故事断片,最终汇成一个圆,迷雾散尽,抵达谜底。近乎梦幻的、重返家园的结局到底有些虚妄。
【图书馆】语言真好。最开始写父亲、写乡绅、写那些民间里的、传奇里的、带着仙气儿野气儿的东西时很好看。之后便掉进了中年男性作家的乡村故事,虽然是少年人的视角,但完全不清冽。只看第一章便好。
看不到春风,望不到故乡
最喜欢这本书的最后三十页,悠长地叙述“我”和春琴在便通庵——一个近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过日子的生活样貌。 在这里,“我们通过光影的移动和物候的嬗变,来判断时序的变化”。“一种绵长而迟滞的寂静,日复一日地把我们淹没”。 也是看到后面的部分,才豁然开朗,慢慢理解前面错综复杂的描写与深深浅浅的铺垫意蕴何在。 儒里赵村是当下许许多多村庄的缩影。许多村落已经完全消逝,或许正在消逝,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没人知道,这里原先有过一座千年的村庄,村子里活过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也会想起几个月前看过的一本书,一辈子寻寻觅觅,到底“何以为家”? 到最后,我们也许只能寄托于想象,“你说,百十年后,这个地方会不会又出现一个大村子?”
不喜欢……
当小说看太乱了,这算是个现实奇幻风格?也许我还不够成熟,我始终体会不到文中对故乡及旧时光的依恋。人难道不是要一直往前走?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所有人事物难道不都是向外发散着走?最近看了好几本这种一个村子里各家各户的书,有点厌倦。这些破烂事真的有写的必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