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他是寓言式奇幻文学大师卡尔维诺。
莫言评价“他的书值得反复的阅读,他用他的创作实践展示了小说形式的无限可能性”。
这本《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是国内首次介绍,是卡尔维诺根据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去美国的亲身经历所写。书中附有影印的作家手稿,细细品读,其活泼随意的语调仿佛是在与友人对谈。那个憎恶谈论“我”和作自传的卡尔维诺终于说出了自己,袒露了自己的真实内心,是卡尔维诺初读者和卡尔维诺迷的一本必读书。
1959年11月初,36岁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经由福特基金为欧洲年轻作家专设的赞助启程前往美国。
正如长久以来的习惯,卡尔维诺总是力图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从人类学家和控制论的角度去观察,比如美国社会体系的运行;但在旅居过程他也同样完成了埃依纳乌迪出版社的任务,将J.D.塞林格、伯纳德•马拉默德、索尔•贝娄等美国作家的作品引入意大利。他将旅途见闻变作一封又一封长信写往都灵,这些信件介于日记和报告文学之间,其中的部分也成为周刊刊载的系列文章。《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便是由这些素材汇编而成。
跟随卡尔维诺的脚步,我们发现了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更加“朴素”的美国。他们不玩电动弹球游戏,不总穿牛仔裤,很少去电影院,可口可乐的牌子也不怎么常见……或者,像卡尔维诺的说的,“还得我们教美国人怎么做才是美国式的”。
他在美期间可谓四处游荡,拜访格林威治村的居民(在不同的单独章节中),观摩李•斯特拉斯伯格的演员工作室,进入电脑工厂,甚至看见卖汽艇的超市;他赞扬特别的税收政策可以使文化基金持续得到富人的捐助;他研究汽车设计的各种形状;他和旧金山港口装卸工人工会的有力领导人们交谈;溜进去看低俗的歌舞表演,打马穿过中央公园……同时也没有放过城市堕落的一面:流浪汉,酗酒者,还有他们“自我毁灭的黑暗宗教”。他还前往印第安人保留部落,感受了漫长的高速公路和一模一样的小镇的无聊。他赶到阿拉巴马州亲身体验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非暴力示威,以及种族主义的阴影仍然笼罩的南方其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