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下时代的封面

天下时代

[美] 埃里克·沃格林

出版时间

2018-04-01

ISBN

9787544772334

评分

★★★★★
书籍介绍

《天下时代》是沃格林的五卷本巨著《秩序与历史》的第四卷,该书突破了前三卷的既定设想,将历史视为人参与具有终末论方向的神性在场之流的过程,并用这种修正过的历史观念,来分析大致始于波斯帝国崛起,终于罗马帝国衰落,并涵盖了东亚的中华文明的“天下时代”。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包括“普世帝国”这种新政治单元的到来,“精神突进”运动的出现,以及若干普世宗教的勃兴。《天下时代》秉承“历史的秩序来自秩序的历史”的基本理念,追溯并重估了人类社会在“天下时代”寻求秩序的种种尝试,对于我们认识与反思现代社会秩序类型,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探索人性与神性秩序在历史中的相互交织和显现

★ 《秩序与历史》五卷本中重要的突破和转向之章

【媒体评价】

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

——詹姆斯•罗兹

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

(展开全部)

目录
编者导言
致谢
详细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历史创生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比较前三卷,在思考和阐述上更清晰也更好理解(除了最后一章)。
读了最感兴趣的几节
还是没看完。翻译不强,但相对还行。可能是词句长度容易让人迷惑,有点不好把握主体。印象最深的是“平淡无奇的名称”。不管有意无意,许多原本暴烈的历史过程,的确就隐藏在那些平凡而习以为常,也难想象出有多么轰轰烈烈的词句中。很容易让人想到文言和道教文本所构建的某种秩序(认识图景)。
还需要重读
沃格林作此书旨在同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说对话,但无异又是对其飞跃概念的一种突破,建立起一种超越汤因比和雅思贝尔斯等人的弘大历史观建构,将历史的构型归结为三元组合,即精神突破,帝国和修史。其中分析中国天下时,对司马迁修史的提及值得重视。其次,《天下时代》的核心概念是“居间”,这是超越了前三卷“存在飞跃”理论核心,是沃格林经过十几年积淀的全新意识,在沃格林看来,“居间”是希腊哲人伦理的符号,或者说哲人面对此世本相的伦理态度,亦可称为哲人的历史意识。这是架构于现实层面的“征服”抑或精神层面的“超越”的桥梁,解答了因为意识的逃离造成灵知主义恶果之后,如何安顿人在此世中的生存便成了秩序意识这一关键问题。读这本书有一个感受,就是觉得沃格林真的是站在高处去观望整个历史哲学,本书是绝对的大师之作。非常佩服。
哲学藉着自身寻求那存在于每颗心灵中而与所有心灵冥契相通中的宁溢。
补标。早上重新翻《天下时代》的长篇导言,不得不感叹,沃格林到了晚年还能大修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理念——而且,这一修改让其跻身最顶尖的历史哲学家行列。从单一的历史秩序到天下时代,这个转变太巨大,也太深刻了。自己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太深的感触,只get到了沃格林的转变。但最近连续看各种历史哲学著作——黑格尔、雅思贝尔斯、斯宾格勒、汤因比——才反应过来,原来沃格林的历史秩序其实延续上述哲人,但天下时代则超越了他们。经典好书确实要一看再看
咋说呢,不愧是沃格林
读得很粗浅。很难读通
改变了写作,所以前三卷的独特的解释学在理论化的这一卷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