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牛津通识读本:民主(中文版)的封面

牛津通识读本:民主(中文版)

[英] 伯纳德·克里克

出版时间

2018-08-01

ISBN

9787544773232

评分

★★★★★
书籍介绍
没有哪个政治概念像“民主”那样用得如此频繁,同时又被如此误用。细究民主,既充满挑战又极为必要。本书从政制原则、制度安排和行为类型三个方面对民主展开论述,对民主历史的追溯,涵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的革命,以及民主在当代世界的变体和条件。作者认为,民主是善治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民主的多数方的意愿必须受到法治、人权等观念,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主张和自由的制约。 毫无疑问,在所有关于民主的通俗读物中,此书是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俞可平 如今,作为民主的发源地,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的政治和社会领域问题重重,扰攘不休。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主的退步。面对此情此景,人们对民主制度的信心似乎正在动摇。英国政治学家伯纳德·克里克已于十年前离世,却为民主留下一份珍贵的礼物:在这部篇幅不长的遗著中,他为民主进行了先知般的辩护。书中既有纯粹的学术知识,也有现实的政治劝诫,并且贯穿始终突出了一个核心观点:民主不是善治的充分条件,却是善治的必要条件。揆诸当今时局,或许可以认为,并非民主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民主的其他约束条件有了漏洞。民主不该被疏远,而是要改进和强化。 伯纳德·克里克:生于1929年,曾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等校。1957-1965年先后任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1965-1971年任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理论与制度教授,1971-1984年任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政治学与社会学教授。2002年获封爵士,2008年逝于爱丁堡。著有《美国的政治学》(1959)、《为政治辩护》(1962,此后多次再版)、《议会改革》(1964)、《乔治·奥威尔传》(1982)、《社会主义》(1987)、《牛津通识读本:民主》(2002)等。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言词与行为
第二章 启程处
民主:挑起战端的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不是很好,对民主这么重要的观念多点了解,永远不嫌多。
用几万字就把民主的理念分野及政治实践说清楚了,但如他另一本书名所言是《为政治声辩》而不是为民主声辩。之前有美国奥威尔专家说本书作者写的奥威尔传太刻板政治性太强,但读完本书他以英国第四频道《老大哥》节目谈民主与民粹,就发现很贴地。全书中英文对照,最后一章有两段直接提到中国令人踌躇,完全无删节。论述现代民主的条件、机构,是与独裁、极权对比显示出“民主是个好东西”。在讲理之余,也偶尔插入自己交友、教学、办公务的实际体验,对于近年一读理论书就容易犯困的我来说,几乎是回到十多年前大学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的美妙时光。
还行,入门读物,但翻译得不太好。
清晰的概念阐释和历史小传。并将民主与民粹加以区别,亦指出了民主的不足之处,总体来说是乐观主义的政治态度。
看完这本我才晓得给《全球经济史》的分打低了…翻译负分
阅读有相当的门槛,翻译也不够流畅,但是仍然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和过度抗疫的当下。以史为鉴,按图索骥,在民主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似乎能更好的给带下所有的不合理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相当艰难。后半部分稍微好一些
读完之后没什么感觉……相较于“自由”,“民主”可能是更多被建构的概念,说来说去没啥意思
作为一本通识读本还可以,能够基础拉一个问题的框架出来,阅读起来不算特别困难但这个主题本身就根植于历史和哲学中,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理解。某种角度也是个人观点比较浓厚的书,大多数时候作者在阐述关于民主的态度而非民主的知识,对于这些观点的认可与否就也看个人的想法了。
背景缺少,读着有点吃力,不过金句还挺多,可以多琢磨,放到现实中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