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牛津通识读本:现代主义(中文版)的封面

牛津通识读本:现代主义(中文版)

[英] 克里斯托弗·巴特勒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544773638

评分

★★★★★
书籍介绍
巴特勒的这本小书的写作风格有点独特,读来颇为轻松,却又令人印象深刻。该书既有个案性的具体分析,聚焦于艺术家及艺术品,又有历史流变和当代背景的讨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 周宪 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为何如此依赖关于过去的虚构幻象?锁在隔壁邻居门口的自行车能不能称得上艺术品?当人们沉默不语时,他们实际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关?在这本书中,克利斯托弗·巴特勒考察了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艺术家做出的许多创新,表明了强有力的观念和形式上的试验如何创生出新的音乐、绘画和文学,渗入20世纪和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书中还探究了自我、主观性、非理性、人和机器等现代主义观念。 按照一般说法,现代主义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终于20世纪中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许是现代主义最为精彩的时段,通常被称为盛期现代主义。巴特勒在书中把焦点对准这一时段,探讨的是1909—1939年期间,创新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理念和技巧。从根本上说,这里讨论的不是“现代性”,而是要是挑战我们对单个艺术作品的理解。 克里斯托弗·巴特勒: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著有《阐释、解构与意识形态》(1984)、《早期现代主义:欧洲的文学、音乐与绘画,1900-1916》(1994)、《后现代主义:牛津通识读本》(2002)、《现代主义:牛津通识读本》(2010)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现代主义作品
第二章 现代主义运动与文化传统
第三章 现代主义艺术家
第四章 现代主义与政治
用户评论
作者从《尤利西斯》《城市》《三便士歌剧》三部作品入手,讨论现代主义的一般特征,比彼得·盖伊版本《现代主义》的讲述更加清晰;比较突出的精华部分是,作者思考了现代主义的艺术秩序、艺术家的两难困境;作者最后提出的问题,我还需要咀嚼几天:政治和文化,究竟哪一个是载体,哪一个是内容?
A starting point for me. The part about Woolf was fun to read. Made me interested in DH Lawrence.
看似高屋建瓴,但什么问题都没深入谈到。书中对我理解现代主义最有用的,是引用的伍尔夫这段话: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每一种城镇都被描述过了,数不清的机构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工厂、监狱、济贫院、法庭、议会;一片喧嚣,满怀抱负、愤慨、努力和进取的声音从这片骚乱中升腾而起;但在所有这些汗牛充栋的书页中,在所有这些聚成一堆的街道和房屋里,竟没有一个我们认识的男人或女人。”这是我读的最后一本牛津通识读本了。
即使是通识读本也很难懂
唔,还记得个啥? 就我理解的部分,现代主义就是“故事新编”,把自己文化中的经典,借由别的文化的视角,或者新的表现形式,或者因科学哲学发展而产生的新思想,或者非理性的叙述,而重新阐释。并不是其中哪一派最终引导了二十世纪的文化,而是当时“百家齐鸣”而又相互联系带来了那个时代。大概是对欧洲人的通识读物,读时还是查了不少相关资料,但是这样最好,把我从自己的情绪和问题中拉出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呀。
这本的门槛确实有点高了(不过这个是不是很现代主义研究本来就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关系?
快速过完的小册子,囫囵吞枣不确定自己懂到了哪一步,阅读量不够呀
绝对不是对零基础的入门,而是针对那些已经接触过一部分现代主义艺术,但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意涵的人的入门。 现代主义与现代性和政治是分不开的,如阿甘本所说,一个激进思想家会把自己置于一种与当下常识意识形态的“断裂和脱节之中”,借此达成对当下的反思与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这本书的作用是展示了一种以理性思维来分析超理性的现代主义作品的路径,重新在现代主义世界中创造一个普通人可以理性认识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是现代主义的敲门砖,借由理性的路径进入一个超理性的世界
你是否曾感到需要一种新语言来表达你的夜间思想?
说是通识但没有足够文学积累很多部分大概是很难理解的,好在提到的艺术方面都知道,音乐更是一窍不通了……这不是给普通读者的通识。这和前一本通识给我的感觉很像(达达的)汗牛充栋在太少的页数里面(阅读的第六本牛津通识)……书单爆炸。最后一章《格尔尼卡》个案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