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产物,是伴随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变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造与历史创造一样,“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而作为一种国际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各国也因其历史进程不一样,本书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描述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分析其作为一种国际性文学现象的特征。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共四卷)以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结构,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观照历史的基础上,解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将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放到历史语境去考察,分析和描述文学的产生、流通、变化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立体地展示战后外国文学演变的历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二卷以问题为导向,对何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时期划分、后现代主义文学有无政治性、后现代主义持何种审美观和审美原则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究,提出新的诠释,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风格表现出的实验性和通俗性两种趋向,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描述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分析其作为一种国际性文学现象的特征。
王守仁,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英文)、《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英国文学简史》、《英国文学批评史》等著作,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战后历史进程中的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张新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研究,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专著《法国小说符号学分析》《普鲁斯特的美学》,译著《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恐怖的权力》《论诱惑》《景观社会》等四十余部。
叶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日本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及文学理论研究,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日本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译著《奔跑吧,梅勒斯》《白痴》,主编《现当代日本文学女性作家研究》《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