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里达的封面

德里达

(英国)西蒙•格伦迪宁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54477616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代哲学界,雅克·德里达以其独特的解构主义哲学闻名于世。他挑战了传统哲学的根基,提出了关于语言、意义和存在的深刻见解。本书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德里达的哲学思想,引领读者走进这位哲学巨匠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西蒙•格伦迪宁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及欧洲哲学教授。他专注于欧洲哲学、动物伦理、现象学和解构等领域的研究,并撰写、主编了多部著作,如《以现象学之名》和《德里达的遗产:文学与哲学》。
推荐理由
《德里达》一书深入探讨了德里达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哲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各个章节对德里达生平、思想以及与同行学者交流的解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感受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洞见。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知识,而且启发读者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拓展思维边界。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文化研究、文学批评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现代哲学思潮和发展脉络的学者
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德里达的照片
第二章  对德里达的误估和低估
第三章  解读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遗产
第四章  转向书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的英文版,这个人文风稍显啰嗦
第一感受是看过德里达就知道姚斯等人所说的读者反应、接受美学之中,思维含量思维质量是真的不高。德里达的播撒与理解的不可化约性就说的要深邃睿智很多。姚斯等人是将一个早已存在的东西说清楚了,当然,说的清楚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 有点意外的是,有关媒介部分的论述提及不多,我最开始了解德里达是看到他对媒介与政治的批判。 不过,人与动物这一章特别棒,它提醒了我我荒疏已久的有关生态与伦理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并不要紧,这是某种技术上的问题,由此十数页陡然醒觉,技术与哲学内核已经不可分割,对待动物的方式其实就是在建构人类本身,将这部分论述予以强调,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比关注政治更有必要。 另,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同食,口感真是好。
比《导读德里达》更易读,可能是已经有垫脚石的缘故吧,澄明了德里达的核心概念
“牛津通识读本”中超难译的一本,作者本人的“造词”能力,没有给理解德里达创造方便,显然是有意为之,但这或许是德里达带来的启示之一,“好书写”应当是一次历险。
确切地说,本书是“德里达学”,围绕对德里达的批评而批评,因此无形中提高了阅读的门槛,相比这系列其他书,显得有点深奥。本书的优点是并未对德里达面面观,主要扣着他在书写、文字方面的相关研究而展开论述,在为德里达所作的辩护中,牵涉其他人的论述,因此可作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参考。之前我读过人大社《德里达传》,约略还有些印象,得暇须读《论文字学》、《书写与差异》,不然还是无用功。浅记。PS:豆友推荐牛津通识《文学理论入门》。刚好手头有,找出来看,第一章就谈到了后结构主义,德里达和福柯。可配合阅读。
译者苦功。
痛苦
大概是最近读过的批注最多的一本书,看到一半想起同套的文学理论入门,又把福柯的性建构、性与权力/知识共谋理论、德里达的延宕和补充理论翻出来看了一遍。第一次震惊,第二次看觉得洞察,第三次四次想看后续补充,然后全程都想着质疑、否定和颠覆。所以这本书和德里达还会反复阅读,就像这两天又在琢磨重复到底是什么一样。看到后面越来越看不懂了,政治学那段只能看个响,人和动物连响都看不见了。ps 捧着一摞书,挎着个包,德里达、克尔凯郭尔和斯蒂芬金,从办公大厦走出来的感觉就像大学从图书馆离开准备回宿舍吃书。感谢自己一点也没有长大
以批判形式解构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理性结构或先验语言模型的消解、对不可化约的特殊性和情境性的强调似乎成了上世纪下半叶的时代精神。比较公允的态度是将这种后现代思路看作对整全哲学的提醒和补充(存在主义作为这一进程的过渡虽然强调特殊但却是有着统一面向的特殊),虽然它没能如愿以偿地实现社会权力关系的消解,但却使已经异化了的民主产生出一种多元民主的形式(女性、性少数、甚至动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权利,堕胎和安乐死都可以成为个体主张),多少为同质化、理想化的社会打开了一些新鲜的呼吸空间——没有既定的意义和终极范式需要遵循,我们只需要永远以学习生活的方式生活。——几个术语翻译不专业:moment译为时刻而非环节,modal译为情态而非模态。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