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心归处是敦煌的封面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 口述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544779548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樊锦诗女士的一生,就是一部与敦煌莫高窟紧密相连的传奇。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更是一位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这本书中,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的壮丽与神秘,以及她与敦煌之间那份割不断的情缘。
作者简介
樊锦诗,浙江杭州人,1938年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长期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的考古研究,对石窟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樊锦诗曾获多项荣誉,包括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世界文明奖等。她的学术生涯不仅在中国考古界有深远影响,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推荐理由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与个人传记的著作。作者樊锦诗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她与敦煌莫高窟的不解之缘,以及她为保护和研究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这本书不仅展现了敦煌莫高窟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还传递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
适合哪些人读
对敦煌莫高窟、中国传统文化、考古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读者
追求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个人成长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全书编排有点乱,看后记才知道编者加入了很多自己查到的资料和樊老的文章。樊老的个人经历部分很生动,关于先辈的回忆更是很好的敦煌研究相关综述,其他类似于工作报告之类的文字则显得有点读不下去,而且同一主题常有重复,在不同的地方多次出现,极大影响了本书阅读体验。本书总体质量基本够三颗星,但敦煌几辈学人筚路蓝缕保护、研究、继承、发展敦煌文化之功值得十颗星!
2016年春节,从北京自驾2000多公里独自一人前往敦煌,无日无夜地开车,中途在巴彦淖尔、兰州和张掖休息了三天,返回的途中更是漫天大雪,无法返京,被困宁夏。一个人的旅途,其实并不难熬,除了孤独寂寞,感受更多的是安静和洒脱,那种抛开一切,任由心灵自由驰骋的欢脱。记得到达敦煌的那天早晨,看着远处连成一片的莫高窟和三危山,感受到的不是那样夸张的震撼与感动,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平静与安详,是一种空虚被填充了的充实,这种安详、平静和充实,说不定就是乐尊和尚当年看到佛光普照之后决定在此度过余生的同样的感受。
哪些是根据口述的,哪些是编者擅自加的,非常明显,两部分扞格不入。樊的自述都很动人,但编者很蠢,不加节制地大抄二手资料,连工作汇报都照抄,有好几章整章都是资料堆砌起来的。因为东拼西抄,内容也时有重复。资料功夫要下在看不到的地方,像水中盐,不是这样连自己都没消化,就像沙子掺在米饭里。前些年出的陈佩秋谈话录《名画说疑》,也是这样被自以为是的编者搞坏的。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向樊先生致敬!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荣誉的奖项还没有颁布。叙述者与写作者都在此书中将真实情感展现让人潸然泪下。一步步的走向现在纵有许多原因,但樊女神活的真实,纯粹,看得清自己。让浮躁的内心安静回归。
樊老师的坚持和热爱深深打动了我
坦白讲,读起来是流水账的感觉。p.s. 挺想过点远离喧嚣和急迫的宁静生活,可即便在荒漠里也是颠沛流离。
居家隔离期间,读完此书,听完敦煌全系列课程,用着敦煌的眼罩、书签和杯垫,坐等敦煌日历到手。突然觉得自己仿佛隔离在敦煌了。
致敬!
收回那句”敦煌简介确实有点点没有必要“,全书最值得读的是关于樊锦诗最喜欢的涅槃佛的描述:身无边即涅槃,佛在涅槃佛又无所不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的强大,在于正定,在于守一不移。||其实一直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留在敦煌那么一个戈壁小城,真有那么多不改其乐的颜回么?看完最后章突然明白其实很多人都有那一点理想主义,只是需要契机和牵绊,契机或许是偶然和不得已,而牵绊可以是一眼万年的壁画彩塑,也可以是粗粝的岩壁、浩瀚的星空,静夜里风铃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物质坏了可以再造,精神坏了就无药可救“突然想到野蛮大陆里二战后的欧洲,他们现在对道德如此偏执是因为当年他们真的道德沦丧人性泯灭,所以当年不惜夸大甚至编造历史为了重建精神世界。那么我们呢?是什么让我们的精神坚韧而无崩塌呢?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