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沙粒集的封面

沙粒集

张新颖

出版时间

2019-11-01

ISBN

9787544779753

评分

★★★★★
书籍介绍
他是文学批评家张新颖,谈钱锺书、沈从文、穆旦、余华、文珍、王占黑; 他是随笔作家张新颖,在平常的经验中收集微不足道的沙粒与稍纵即逝的光。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间所写的二十二篇随笔,内容涵盖童年求学时的经历和遇到的良师益友,对文学和写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写作的序言,关于沈从文的研究拾遗,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华和艾略特)。这些生活的纪念由无数个细小的场景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细腻而朴实,却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瞬间。 ◆在平常的经验中收集微不足道的沙粒,这本小书是时间的馈赠与生活的纪念 张新颖为这本随笔集取名《沙粒集》,沙粒是微不足道而又坚实之物。“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却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他们的构成携带着各自的经历。”“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至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作时间的馈赠,生活的纪念。”这本小书收录了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间张新颖所写的全新随笔,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文学批评家张新颖,也能看到一个有情的作家张新颖。 ◆“如果可能,我愿意是个随笔作家。过去这样想,现在也是。” 作为教书匠的张新颖在课堂上的口头禅是“下面我也不知道怎么讲了”,同时在心里提醒自己,下一次讲,可能会讲得多一点、好一点。作为写作者的张新颖认为,写作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不足,而且是生而为人的方方面面的不足,进而使写作者成为更好的自己。“随笔不是巨著,写随笔的好处是写完一篇,不久就可以再写一篇,也就是说,不断地有下一次。它给不断的写作者提供了不断的机会。”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学习、弥补、增强、扩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张新颖的“诚”。 ◆灵气和诗性的文字,在一种自我的张力中寻求收敛的情感表达 梵高的“痛苦感”,布罗茨基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钱锺书的“风的姿态”,沈从文的“没有群体或派别所要的思想”,穆旦的“丰富的现代敏感”,艾略特和几代中国人的文学的“故事”,还有张新颖自己的“平常的经验,平凡的呼吸”。他写童年和求学时的经历,写对文学和写作的理解,但并不沉溺于个人的感受,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中走出来,就像他写传记和诗歌一样,充满内在的情感张力。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 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 随笔集《九个人》《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 诗集《在词语中间》等。
目录
小序
1
一九七五年夏天
我的小学
收录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正因为对恶的认识,才更能感受善,认识善。这个世界不仅需要更多的善,而且需要善的坚韧和勇敢,善的智慧与力量,以抗衡和搏斗。(阅读时间:2019年12月13日-14日;自评:7.8;推荐指数:★★★★)
这个世界不仅需要更多的善,而且需要善的坚韧和勇敢。
这是一本随笔集,但最后几篇,比如关于艾略特诗歌的研究,学术性还是较强。读完这本小书,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母亲。当别人认为年幼的“我”是天才,建议跳级,母亲面对别人描绘的前景很平静,不松口,她的意思很简单,也很坚定:我的孩子我知道,不是什么天才,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做出一道难题就是做出一道题,不说明其他方面。母亲的观点是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 “孤独使精力专注,劳动让身心踏实。”
第一、四、五部分好看,第一部分写童年和少年的一些事,写得也很简单,但读着就觉得很有味。第四部分关于沈从文,第五部分关于现代新诗(主要是分析穆旦《诗八首》和艾略特关于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一条线索)。第二、三部分是一些小序之类的文章,就觉得有些太零散太简单了。书不厚,零零散散两个白天读完了。
“时代过去了,一切英雄豪杰、王侯将相、美人名士,都成尘成土,失去存在意义。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的东东西西,却成了唯一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隔的情感,千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还是写他老师贾植芳的那篇好看,有细节,有细节就有情感。
清淡不清浅,特别合衬近期偏好。学术报告部分还是隔膜。
有点失望吧,有点注水的感觉
喜欢张新颖的文章,只是这本编得杂乱了些。
了解到有一个叫王占黑的90后作家,街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