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封面

第三帝国的兴亡

[美] 威廉·夏伊勒

出版时间

2020-05-01

ISBN

978754477983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本。

经典史书,塑造思想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以下简称《第三帝国的兴亡》)起源于威廉·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虽然当时许多史学专家对威廉·夏伊勒提出质疑,认为时间沉淀不够长,不足以以客观角度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但是,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加之他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60年来,这部史学著作始终在历史类图书的必读榜单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千万读者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史学通识读本,翻译界教科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东京创元社推出的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1961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开始进行翻译,译者由当时任职于新华社的董乐山领衔,还包括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译稿由董乐山校订终稿。中文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

译林新版,全新增订

2020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5周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出版55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精装上下册增订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

2,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并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采用拉页装订,全景式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

3,编写大事年表、主要人物小传,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此外,精装版本印制由精装工艺一流的南京爱德印刷厂承印,保障实体书收藏级品质。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炎炎夏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读了这部上中下三卷集的皇皇巨著,上次读它还是大学时代,一晃快三十年了。 希特勒的横空出世是一个偶然,但出现在那个年代的德国却是一个必然,德国人命中注定有这一劫,而世界人民,尤其是犹太人,更是难逃厄运。 希特勒无比憎恶犹太人,他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当时的德国,就有这么一种歧视卑鄙犹太人的文化,希特勒不过是中蛊太深,将其做到了极致。 至于东方的俄国,那广袤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乌克兰油田,顿河大草原,一直就是德国人觊觎已久的地方,希特勒不是第一个想占领这块土地方的人。 一切的源头都来源于一战结束后的《凡尔登条约》,法国和英国瓜分了德国,但德国陆军却并没被打垮,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东山再起,希特勒不过是顺势而为。
疯狂的历史 疯狂的战争 疯狂的人类
纳粹史熊家最多,第三帝国兴亡熊家有7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两种版本,其他版本熊也看过。
确实像一场赌博,上了桌,搏命吓唬人赢了钱,但最后还是都输光老本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世界上的那些走入歧途的政府和无所适从的人们如果能记住纳粹恐怖下的黑暗和几乎席卷了全球的种族大屠杀,可能也将是有益的,而这正是本书的宗旨。记住过去,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
之前了解二战的视角很局限,这次有了新的认识,看得津津有味
初中的时候对两位人物最感兴趣,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希特勒。
虽然作者有对希特勒的个人厌恶,但还是比较客观的在描述历史。作者没有对宏观历史进行描述和分析,将历史局限于希特勒以及身边人所为,确实有失偏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