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比利时的哀愁的封面

比利时的哀愁

[比] 雨果·克劳斯(Hugo Claus)

出版时间

2020-06-01

ISBN

97875447799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比利时,这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小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而闻名。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比利时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雨果·克劳斯(1929-2008),比利时国宝级作家,用弗拉芒语创作的文学巨擘。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曾与格拉斯、卡尔维诺并称欧洲新生代作家。作品涵盖小说、诗歌、剧本,以及绘画、翻译等领域,拥有惊人的创作能量和驾驭多种文体的才华。曾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展奖等荣誉,并多次入选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2008年,他选择以安乐死结束生命。
推荐理由
《比利时的哀愁》一书以其详实的内容和深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比利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作者对比利时各个领域的精辟论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欧洲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2. 想要深入了解比利时这个国家,尤其是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读者
3. 对多元文化融合和民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4. 欲了解比利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的烟火
第一部 哀愁
第一章 家长来访
第二章 有所闻,有所见
第三章 奶牛玛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喜欢这样的叙述。停留于表面的人物情态和对话,未见任何心灵之力或自我剖析,偏偏叙述又没有独特的抓人的风格,或许是为了体现混乱的世事而用了碎片化的场景铺陈 尤其是到了第二部几乎蛮横地插入一幕幕 简直让人疲于应付 因为没有任何趣味或力量 也没有聪明到让人觉得是在故意挑战读者。我越读越不喜欢 读完纯粹是因为心疼买书的钱。于是读到最后我都不知道主角到底有几个舅舅 几个姑姑 几个姨妈 几个叔叔。广告语说的“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 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 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和苍茫众生” 对于我而已只有衰败两个字是对的。
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总算把这本700多页巨著看完了。虽然这部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但这部小说里几乎没发生什么大事发生。小说的情节也主要靠没完没了的聊天推进的,而且聊天的场景有靠读者根据上下文及对话内容去推测。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写得很克制,小说的完成要靠读者的深度参与。
拿到的是试读本,没有对谈的副册,770页的大部头。少年视角,对于成人世界而言,总是有一种真诚和敏感 ,那是在成长过程中渐渐离弃、又总会在回望时感人至深的东西。作者功力过人,成长小说的内核是主人公社会化的过程,而这过程的复杂性、冲突性、创伤性,表露无遗。作者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也的确如弗拉芒挂毯,密实、繁复、恢弘。
2020#15 年度失望之作。写得太散太琐碎了,第二部不分章节的写法下被蛮横割裂的场景,没头没尾的对话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意识流的美感,对比普鲁斯特和克洛德西蒙的作品,克劳斯的写法只令人感到生硬和造作。 其实是蛮纯粹的一本青春成长小说,二战和纳粹背景板的存在感着实不高,并没有很深地体会到战争给主人公家庭带来的冲击。而且,和二战中的中国人民,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小说中的所谓“哀愁”也只是城市布尔乔亚家庭的无病呻吟罢了。 (给两星是因为原来的期望太高了,落差实在有点大
路易斯能够混淆虚实的生活体验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关于修女圣盖洛尔夫的故事中所体现的意志。在我这里,修女圣盖洛尔夫的故事几乎可以跟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好友达文比赛归途中,被一个怀孕农妇勾引的故事相提并论。修女圣盖洛尔夫的故事脱胎于一本“大书”,这本书可以记录所有的事,从管家嬷嬷记录的书变成了需要留守看护在房间的书,而在路易斯的叙述中,看守书的人就是被绑在座椅上一动不动的修女圣盖洛尔夫。这个故事的高潮就是虚实难以分辨的叙事,以路易斯为首的使徒们前往修女圣盖洛尔夫的小房间,他们(特别是路易斯)亲吻修女圣盖洛尔夫的手。
面对这样的作品,只有慢慢地读,极有耐心地细读,在那七百多页的文字里沉浸着,才有可能体会它的好处,还有就是什么样的曲折经历才算是内心成长激变的幸存奇迹。
大封控时期读完
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与苍茫众生。
二战中的平庸者
小说呈现的既不是一个在战争洗礼中成就英勇自我的英雄形象,也不是愤世嫉俗而与家庭、社会决裂的叛逆行迹,而是时代的跌宕起伏与个人的迷惘骚动之间的交叠复合。这里并没有向上的进步或向下的幻灭的线性叙事,而是如小说后半部分的行文格式,沿时间轴线串联起的零散碎片拼合成斑驳迷离的个人兼家国往事。这个初经世事的少年固然在时代洪流中起伏,却没有被裹挟摇落而丧失自我,反而跳脱出宏大叙事与意识形态的执念,以倔强的目光凝视,以鲜活的肉身感知比利时的这一个小角落里的人情波折、世态变迁。这个主观的视角,连同其中嘲讽与自嘲的格调,是小说作者用心经营之处,也正是这部小说格外迷人之处。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