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元白诗笺证稿的封面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出版时间

2020-03-01

ISBN

9787544780896

评分

★★★★★
书籍介绍

《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元白诗”中篇幅*大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元白诗”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元白诗”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七月七日长生殿”中“长生殿”进行史实考证,对“江州司马青衫湿”之“青衫”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本书不仅是文学的研究,也是历史的研究。全书精彩处,即在于既能引诗证史,又能以诗看史,诗史互证。是陈寅恪“以诗证史”的代表作。

陈寅格,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行后就谈读於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叛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遵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名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写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南迁广州,任华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在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

目录
第一章 长恨歌 一八
第二章 琵琶引 六六
第三章 连昌宫词 八四
第四章 艳诗及悼亡诗 一一六
附:读莺莺传 一四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译林涉及此域足称污染
譯林出版社幹點人事吧,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為了掙錢違背陳先生的意願,爭取得到陳先生後人的理解。
没有读,但是支持简版,繁体字竖排完全没有必要。
曾经在B站刷过竺家宁老师的音韵学网课,期间他有谈到文字的演变问题,他说简化字是符合文字演化趋势的(虽然他自己也习惯用繁体字)。多年前自己也曾在网上被一群人煽动吐槽简化字,当时最喜欢说的就是爱字简化后连心都没有,所以当时听竺家宁的言论时,感觉突然被打通了一处偏见。文字有自己的生命,会发展会变化,它是为人所用的而不是役使人的。陈寅恪先生有他的观点,但那是拘于时代性的,我相信他这样豁达的学者,如果能活到今天,也会以开阔的胸襟去接纳简化字,也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通过更惠民的形式得到传播。
寅恪先生,真大家也!
简体横排 就是很好读啊……
感谢简体横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的痛苦与不堪,因为字体与排版而被打这么低的分,译林好惨。但无论什么形式,都不会影响寅恪先生思想结晶与精绝成绩的展示,反而让后人能够不被外物所影响而更好的阅读与学习。感谢译林,更感谢寅恪先生卓绝的思想与精神。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观于此诗,则知微之所以弃双文,盖筹之熟思之精矣。然此可以知微之之为忍人,及至有心机之人也。其后来巧宦热中,位至将相,以富贵终其身,岂偶然哉?”
现代元白诗研究之经典范式,后之学者多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微。个人意见,简繁之争,与作者本名读“客”还是“确”同样无聊,有这功夫,还不如多阅读与继承作者的精神与学识。当然,最希望出横排繁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