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疫苗竞赛的封面

疫苗竞赛

梅雷迪丝·瓦德曼

出版时间

2020-08-01

ISBN

9787544781961

评分

★★★★★
书籍介绍

疫苗问世难在哪里?

问题疫苗危害有多大?

如何实现有效监管?

疫苗研发的历史,激荡着科学的坚守、医药巨头的角力、伦理的瓦解与重建,人类的命运随其沉浮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稚伟推荐

入选著名研究慈善机构维康基金会2018年图书奖短名单

《科学》《自然》《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志》《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好评热烈

【编辑推荐】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苗更成为人们普遍的关切。疫苗研发历来是一项极端复杂的工作,仍有许多未解的谜团。在本书里,读者能了解疫苗的研发历史、基础知识,能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作者为斯坦福、牛津医学科班出身,多年为《科学》《自然》撰写生物医学报道,知识权威可靠、叙事富有极强的文学性。难得的是,除普及生物学、基因科学、疫苗学的知识,本书还极具人道情怀,以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介绍科学实验伦理的发展、疫苗安全问题,以及政府在其中的监管作用。

六大看点,满足读者对疫苗的疑问关切:

★ 全面解答疫苗困惑

疫苗研发难在哪里,新冠疫苗为什么千呼万唤难出来?疫苗保护我们的原理是什么?疫苗安全吗,有哪些副作用?

★ 展现三大疫苗的科研历史

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风疹疫苗极大改善了人类健康状况,它们诞生与改良的故事。

★ 讲述人胎细胞系WI-38的传奇

WI-38细胞系推翻了诺奖得主卡雷尔的研究成果,更正了五十年来的公认医学观点,改变了细胞学、生物学的景观。

★ 描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科研人生

海弗利克、科普罗夫斯基、普洛特金的科研故事与人生,诠释了坚持、理想与英雄主义。

★ 曝光医药巨头的利益角逐

抢占疫苗市场意义重大,默克、惠氏、辉瑞等制药公司争分夺秒,科学家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 披露疫苗安全问题,探讨有效监管

回顾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卡特事件、猿猴病毒污染事件,美国军营黄热病疫苗肝炎病毒污染事件等,追溯美国疫苗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为现实提供警示与借鉴。

★ 揭示医学试验道德困境

二战期间至1970年代,西方社会长期以孤儿、囚犯、智商人士等弱势群体试验疫苗,医学伦理经过漫长的政府、行业规范才得以确立。

【内容介绍】

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全球,疫苗竞赛分秒必争。20世纪中叶,脊髓灰质炎、风疹、狂犬病肆虐美国。本书以人胎细胞系WI-38的传奇为线索,讲述三位疫苗巨人海弗利克、科普罗夫斯基、普洛特金的研发故事。他们的发明与发现大大改变了细胞学、疫苗学的景象,为全世界数亿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书中展现的20世纪科研实景,交织着坚持、理想与英雄主义,也掺杂着权术、欺瞒与伦理争议,不乏默克、惠氏、辉瑞等医药巨头的利益角逐,资本的游说操作,政府的监管缺失。疫苗失效、医疗事故、医学伦理等话题长久以来牵动人心。

【名家及媒体评论】

《疫苗竞赛》开始于海弗利克博士工作的威斯塔研究所,从WI-38细胞系意想不到的分离与发现着手,以时间和研究进程为线索,交叉着疫苗研究,病毒的分离与发现,以及科学家、临床医生、商业公司还有政府和各色社会团体对各自利益的诉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了疫苗研究过程中的科学、伦理、商业和政府监管。由于作者巧妙的故事情节安排,整本书穿插着对人物个性、生活细节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的科学研究过程、实验技术细节变得充满了情感和生命。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稚伟

讲述了20世纪中叶疫苗的发展历程,研究细致、写作严谨、极有启发。这部睿智的大部头给人带来愉快阅读体验,它全面描绘并探讨了疫苗研发竞赛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科学》期刊

这是一个与疾病作战的故事,梅雷迪丝娓娓道来。她不仅展示了科学如何运作,也表现了英雄主义、冒险、坚守、迎难而上,表现了权术、愚昧、官僚主义、对金钱的追求。这是一部上乘之作,对科学知识的阐释非常清晰。

——约翰•巴里,畅销书《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

非常引人入胜……[《疫苗竞赛》]完全可与丽贝卡•斯克鲁特2007年出版的《永生的海拉》媲美。

——《自然》期刊

写了很多科学界逸闻、历史细节,以及有趣的人物……她带我们走进一个时代,那时科学尚未建立起禁忌和界限,科学家与医生个体怀抱利他主义,他们未曾想将基因或者活细胞注册为己有……她展现的在生物学家、大学中兴起的激动人心的创业风气,正是生物技术行业的萌芽。

——《华盛顿邮报》

梅雷迪丝•瓦德曼的新书非常精彩,它详细展现了研发风疹疫苗的努力——既是科学变革的故事,也是毫无留情的竞争。它探讨并完美阐释了许多热门话题——读来好像一部侦探杰作。

——《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志》(FASEB)

一部精彩的故事,讲述了科学的暗战、个性的冲突、粗陋的伦理,回顾了细胞生物学如何从科学界的一潭死水转而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

——《华尔街日报》

瓦德曼的研究涉猎广泛,她的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科学与其人、其时的逸闻与细节。

——《波士顿环球报》

《疫苗竞赛》对于科学家、政治家、医生、父母,对于每一个对医学研究世界感兴趣的人,都是一部重要作品……一部令人信服的作品。

——《赫芬顿邮报》

医学新闻报道的一部典范之作。

——《出版人周刊》

一个重要而精彩的故事,具备改编为电影的戏剧张力与人物特性。

——《科克斯书评》

故事写了人的悲剧,也写了人的伟大;写了好奇心,也写了野心;写了势力争夺,也写了伦理错误;写了关于使用流产胎儿细胞的“假新闻”与“另类事实”。

——《达拉斯晨报》

梅雷迪丝•瓦德曼卷起袖子,坚定地望着一个有时不道德、常常简陋、总是混乱的世界,即公共健康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疫苗。她的发现无疑会带给你惊喜。

——保罗•奥菲特,费城儿童医院传染病专家,《潘多拉的实验室》作者

本书十分吸引人,在寨卡与埃博拉病毒肆虐的时代,尤其能引起人的共鸣。它让我们回想起50年前研究人员所持的医学试验伦理。

——亨利•T. 格里利,斯坦福大学法律与生物科学中心主任,《性别的终结》作者

科学斗争的精彩故事讲完了,其中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用疫苗应该用人类还是动物细胞来制备。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伦纳德•海弗利克,他主张使用人细胞。我们应该庆幸,他获胜了。

——斯坦利•M.加特勒,华盛顿大学遗传医学荣休教授

目录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细胞
第一章 开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一千多条参考文献,对阅读者毫无用处的,这是目前我读过无用信息篇幅最大的一本书,确实无语。 内容上看,第三部分的第四章名为“疫苗竞赛”,可以想象书名的夸大程度。本书偏传记性质,弱科普,叙述琐碎,主要篇幅在讲几个科学家的生平,聚焦于人类疫苗进程中脊髓灰质炎、风疹、狂犬病三种疫苗历史,探讨了医学试验的道德困境和生物科技面临的一些问题(书中主要是堕胎和政府)。 综上,内容简介和推荐语太大了,作者完全不是那个思路,也没有试图去展现世界范围内的竞赛,但是讲到的内容属于可读的科普。在这个时间点出版,再加上三分之一的无用信息,很难有好感。
以人二倍体细胞株的开发使用为主线,介绍了疫苗开发中的技术路线之争,安全检验里的黑暗,行政保守主义代价,读完能体会美国生物科技的前沿和对全球的引领,商业化过程,以及政治化困境。写作的内容准确,翻译为很好,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竞赛的当下更值得一读。
以人二倍体细胞WI-38为线,讲述了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故事,时间线主要集中在20世纪,涉及科学、商业、政治和伦理等诸多角度,各大制药巨头如辉瑞、默克等都参与其中,其中,前期疫苗试验所表现出的伦理问题还挺令人掉下巴的,也正是这些问题推动了医学伦理学发展,而现在常常说的科研转化,美国发达的校企合作,竟然也是因为WI-38推动的。另,本书注释和参考文献及其丰富,翻译加分。 我觉得我找到了译林一个新系列,从这本看来,这个系列应该也不会差的。
其实主要是海弗利克的故事。回想读大学的时候,自己稀里糊涂地做着细胞实验,哪里有一个细胞培养员思考得多呀,结果大学也是白读。人生应该早点规划,会有“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就好了”的想法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无论是发现海弗利克极限,建立第一个人胚胎细胞系WI-38,还是成功研制风疹疫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威斯塔研究所工作的几位科学家,都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切实推进了科学的发展,造福了全人类,他们的功劳值得我们铭记。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学发展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它涉及社会、政治、道德、商业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当年海弗利克建立WI-38细胞系时,立志要让这个细胞系成为人类制备疫苗时的标准细胞系,但保管的不善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争端,都让WI-38细胞系遭到大量损耗,最后已经明显无法满足科学界的全部需求。这促使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们纷纷沿着海弗利克的路线,建立了自己的人胚胎细胞系,如今WI-38细胞系的使用并不广泛,在美国只有三款疫苗还在用它来制备。
疫苗作为科研产物,在研发过程中,荣耀、闪光总是和坎坷、误解、磨难联系在一起。
得益于疫苗和现代医学,婴儿及产妇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居民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然而可悲的是,数千年前的传统“玄医”仍大行其道。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医学科普类书籍。一种病毒从发现到了解,到制备疫苗,再到临床实验,其中的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和伦理问题等波折远超想象。科研的困难和人为的阻挠,不知道哪个更让生物学家挫败。我只感受到平安健康地活着并不是必然的,活着的每一天都不能不说是一种侥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