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的封面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英】马特·摩根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44783545

评分

★★★★★
书籍介绍

◆重症监护室一线医生写给普通人的急救指南

◆细数重症医学历史上的科学飞跃,讲述至暗时刻人类如何绝地求生

◆自诞生之日起,重症监护室已经拯救了约5亿人的生命,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什么人类的免疫系统会自我攻击?为什么失眠会严重影响健康?如果家人遭遇心脏停搏,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做什么?危急关头,这些健康常识或许能救你一命。

◆机器在未来可以替代医生吗?为什么科学研究对医治病人至关重要?医疗资源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不仅要面对病人的真实病痛,还有更多复杂的社会与伦理难题。

··

【内容简介】

病情危重,通常指病人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器官无法正常运作。

18岁少年在异国被感染后患上严重败血症,他能存活下来吗?

一名法官在庭审期间突然倒地不起,心跳与呼吸全无,他真的“死”了吗?

怀孕母亲遭遇严重心脏衰竭,她和宝宝能平安迈过这道坎吗?

手术后,患者原本5米长的肠道仅剩20厘米,她今后还能正常进食吗?

……

1952年,因感染病毒而命悬一线的12岁女孩在世界上第一间重症监护室中重获新生。以这个故事为起点,重症监护室资深医生马特·摩根讲述了重症医学背后的历史沿革与科学发展。摩根医生借助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上述真实病例,使我们逐步了解重症监护室的日常运作,深入认识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与奥秘,并告诉我们,在生死关头应如何救人或自救。

一名重症监护室医生通常需要掌握13000种疾病诊断、6000种药物和4000种外科手术。 对普通人来说惊心动魄的时刻,却是他们经历的每分每秒。

重症监护室的医疗团队倾尽所能,帮助病人度过生命的至暗时刻。许多病人最终康复出院,另一些不幸离世的病人也没有被忘记,正是他们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对死亡的理解,也让我们更明白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

【评价与推荐】

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曾亲眼目睹生命的悲欢离合,而发生在重症监护室的故事往往最令人震动,从这本书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重症医学的世界吧。

——杨燕丽(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本书)对重症监护室所做的扣人心弦的写实描绘,提醒着我们生命有多脆弱。《重症监护室的故事》充满了谦卑与洞见,让我们得以一探这个每天都在拯救生命的医学世界。

——苏·布莱克女爵士(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兰卡斯特大学副校长)

马特·摩根关于生死边缘的描写优美而动人。他的书中充满了生动鲜活的例子和真知灼见,让人们开始关注医疗前线上人类的宝贵经验。

——加内什·孙塔拉林加姆(麻醉师、英国重症监护学会主席)

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有像摩根医生这般投入、体贴又谦逊的人在急救医疗前线服务。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作家,把工作中的一切兴奋、悲伤、辉煌甚至恼怒记录了下来。

——彼得·布林德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重症监护医学、麻醉学、医学伦理学教授)

这本鼓舞人心的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智慧和悲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这个特殊时刻。

——《泰晤士报》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欢迎来到重症监护医学的世界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皮肤与骨骼
第四章 心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科普稍显乏味
结合了前段时间刚看完的《手术刀下的历史》和陶勇医生的《目光》,说实话更喜欢这一本,不是单纯的医学知识,也不是单纯的随笔散文。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里结合了医生自己所想,更佳自然真实。
【2021016】 今天你所浪费的,正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我们是赢得了出生彩票而享有特权的少数人,却因为小事发牢骚。殊不知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我们是泳动最快的精子,几亿分之一的概率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这本身就是奇迹;由受精卵变成胚胎,细胞分裂分化,我们生长成真正的生命体,健康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恩赐;人体是最精妙,无与伦比的机器。 在ICU里,可以更让我们体会生命的意义。人体是多么脆弱,肉眼难以分辨,微米级的小东西会致我们于死地;还有我们过于保护自己,自身免疫性疾病想让我们自己杀死自己。 好在人类总会进步。鼠疫,天花曾被认为是魔鬼的诅咒,如今我们却能很好的根治;大概终有一天,我们更能减轻ICU里的病人们的痛苦。
看完之后 再一次觉得健康无价 不要熬夜 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 也坚定死后要器官捐献 不要接受任何无意义的抢救 明确这些后倒着想现在 为了以后不留遗憾 每一天都应该尽兴活着 心怀感恩
能保持敏感性,还能写得挺流畅的医生很不错了。/ICU里“焦头烂额”的气氛。以及忽然意识到医学也像编程一样,看起来是在解题,其实也是创造性工作:如何一步步发现问题所在,诸多问题下应该如何防止解决一个bug时弄出过多bug……于是明白为什么通讯稿里总是如此详细地写检查的顺序、怎么发现核心病因、治疗的顺序。看起来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何尝没有推理悬疑的趣味在?只是如何让行外人感受到这份乐趣,就是最挑战笔力的地方了。
其实更想打三星半 有点太学术了 看着看着有点无聊 但描写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很有感触 处于一种一会儿深有感触 一会儿特别想合上的状态
重症监护室大概是最能放大医患关系的场所,作者在每一段接诊的故事中讲述心路历程,也讲述整个体制的进步,讲述感情也讲述理性,在冰冷的刀尖下有那么一点点关怀真的是无比的宝贵。
“人们面临的悲剧形形色色,对噩耗的反应也各有不同。哭,叫,笑,逃避,感谢,理解,捶墙,猛击自己,不一而足。人们恳求我们承认说错了,他们拒绝承认死亡,就连无神论者也会祈求满天神佛降一个奇迹。这些反应无涉对错,它们只是人类哀恸的一部分,也是爱之所以为爱须做出的必要牺牲。一颗心首先要爱过,才有可能破碎。”
作为曾经在ICU待了五年的医生,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形象的科普了
这是重症监护室医生写给普通人的急救指南,这是一个医生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和感悟。每个故事,娓娓道来而又惊心动魄,每个细节,真实还原诊疗经过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没有鸡汤,却有力量。这本书,普通人应该读,医生更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