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世纪之美的封面

中世纪之美

[意] 翁贝托·艾柯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54478627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 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

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读者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范景中

艾柯的《中世纪之美》带领读者走出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中世纪不存在美学;二、即便存在,那也是以智性美代替了世俗意义上的审美感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史和美学学者 沈语冰

博学如艾柯,也有他的起点,那就是中世纪美学。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坩埚。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字之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美,爱留根纳的秩序之美,直到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中世纪经院美学的庞大系统。这是著作等身的艾柯在博士论文后的第二本书,他自嘲说:“我以年轻学者的笨拙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这个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相信艾柯。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豆瓣网艾柯小组组长 马 凌

这部轻松易读的作品直到今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艾柯显然对中世纪艺术充满了热爱。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专栏作者 罗伯特•泰勒

如果你是一位想了解中世纪美学的读者,你会发现市面上没有哪本书比艾柯的这部作品更审慎、更优美、更精妙、更予人以启发。

——《艺术月刊》书评作者 A. C. 巴雷特

目录
缩写表
再版前言
导言
第一章 中世纪的审美感性
第二章 超越之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荐书人:哎呀,好久不见,最近忙啥呢? 出版社:出了新书,中世纪之美。 荐书人:您给说道说道? 出版社:翁贝托·艾柯知道吗? 荐书人:知道啊,大咖! 出版社:咱把他的一长篇论著里的一小段给翻译喽。 荐书人:好家伙!全文读着累,咱精选! 出版社:作者当年只顾着写文章,没配插图,我们可不能这么干…… 荐书人:啊,因吹斯廷! 出版社:大字号、超宽行距! 荐书人:读者眼瞎,字小了看不见! …… ——德晕社,《中世纪忽悠之美》
可能是我今年见过的年度之绝美。对艾柯的了解只有一部玫瑰的名字。不知道他小说创作之余,竟然还有这么一本学术研究硕果。读的过程中,有强烈打开一处隐藏宝藏的感觉。旁征博引,包罗万象。感觉艾柯真的是兼具如精密仪器一样的理性,又有诗人一样能够敏锐感知美的感性,严谨而不失浪漫。翻开每一页都能感觉到它所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场。
对我这样的业余读者而言,艾柯这种纯理论化、论文风格的表述很难读得下去。很难想象中国真有很多人了解阿奎那的经院哲学,遑论书中艾柯引用的其他中世纪神学家的理论,如果不具有这样的背景知识,看这本书也就是热闹而已。 只能是mark下,再翻翻书中还算精美的图片算了。
艾柯当时只有20来岁,这部作品可见学术思想的起源和他的审美趣味。这本书做得高端漂亮,呈现手抄珍本的魅力,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等领域,插图和纸张有质感,视觉效果极具吸引力。文字内容有点难度,大量引用了阿奎那等中世纪哲学家和赫伊津哈等历史学家的论述,围绕经院哲学和自然哲学所内涵的美学观念,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执着的学究式考察。它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中世纪到底有没有“美学”?艾柯让我们注意到中世纪的感性之美,以及感性如何与智性融合,促使中世纪在自己内部孕育了文艺复兴的新形式和新精神。
插图和正文的关联太松散了(跟大都会系列的《如何解读中世纪艺术》撞了不少图
这是篇论文 大部分我看不懂 读完之后 我仍然对中世纪和美学毫无头绪 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即便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责任 难道作者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中世纪是连接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中间阶段,在信仰的共同之战中,美从理想秩序的性质转变为实在个体的性质。中世纪人试图令其政治和神学秩序臻于完美,但面临民族主义的崛起、地方语言的发展、新神秘主义和社会压力,在这种冲突与张力下,比如哥特艺术、符号和纹章这类图像逐步转为精神的对应物,人们坚信着上帝,追求着道德理想,其美学思想如同思想一样,在追求理想和违反理想中表现出融合和统一。从12世纪的对自然感兴趣,到13世纪吸收亚里士多德对事物的具体形式,再到15世纪数学概念来诠释普世寓言:15种美德乘以“十诫”得出150种道德习惯,一方面对美有着几何版理性的模式,一方面上演着形式和意图的辩证法。中世纪之美,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处处能体现和回应与周围环境的喜好和感性的。书中图片和文字看似不关联,整体实有逻辑。
插图和正文分成两本吧……五分给埃科和译者的。
需要知道很多神学/哲学知识(也就是说我读得很懵)
本书涉及面非常广,宗教、神秘主义、神学、诗学、经论哲学,都比歼艰深,而且对美学理论的探究也多数为神学家、思想家,就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来说,读起来非常有难度。可能需要对中世纪的背景,尤其是宗教相关多了解一些再重读会体会更多。 此版本对于背景知识不甚了解的人还有一个比较友好的点,就是配图太美了,尤其是各种教堂、穹顶,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