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终结的感觉的封面

终结的感觉

[英]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出版时间

2021-09-01

ISBN

9787544786386

评分

★★★★★
书籍介绍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 中年人托尼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有过事业,有过婚姻,与前妻和女儿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没试图伤害其他人。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打碎了这一切,迫使托尼重新探寻年少时光里的谜团,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 他能感觉到一个结局的到来,但故事却完全不同。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出生于1946年,英国当代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牛津英语辞典》的编纂工作,做过多年的文学编辑和评论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突破之作《福楼拜的鹦鹉》入围布克奖决选,跻身英国文坛一流作家之列。此后,他横扫各大文学奖项,三进布克奖决选,并于2011年凭借《终结的感觉》赢得该奖,同年获大卫·柯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 译者:郭国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翻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译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代表译作有《赎罪》《终结的感觉》《水之乡》《无可慰藉》《月亮虎》《被释放的祖克曼》《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等。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用户评论
写记忆,时间,死亡,精巧的文字伤感而不乏思辨,第一部分很好,第二部分有种老年人的啰嗦感,结尾的反转有点缺乏铺垫。
终结的感觉是对于主人公而言,一辈子的怨恨和不甘心,最后化为无奈唏嘘。人生啊,真的是一场难以言说的怪诞。
很难阐述我的感觉:一方面我非常受用一些可爱的表达,比如在“法庭”上接受感情的申诉;另一方面写《柠檬桌子》的朱利安·巴恩斯和写《终结的感觉》的朱利安·巴恩斯感到不舒服。
适合现在的年龄去读,逐步老去,记忆缺失又浮现,悔恨从词源学就是噬咬,最深刻的记忆是一个女子唯一的舞蹈,以及去看潮水的学生走过黑暗街道,交错的电筒光。
是一本充满了巧思和留白、让人极度震惊却又欲罢不能的小说。巴恩斯用平淡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构筑了一座个人回忆的“迷城”,作为读者的我们迷失在其中,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出口,直到小说结尾处,巴恩斯才暗示我们,这座“迷城”本就是没有出口的,我们只能如同主人公一样,承认并接受由命运和人生无常带来的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或许就是“终结的感觉”~
第一人称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讲述,不足一百五十页的篇幅,跨越四十年的时间,突如其来的反转,巧妙的情节设置,充满哲学意味的语言。腰封上写“许多读者看到最后一页,马上就会翻回到第一页再读一遍。”我确实这么做了……
“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沉浸式的体验所谓终结的幻灭感,那些虚无的破碎人生中隐藏的秘密,裸露于真相表面的假象——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更多人在意,因为在意的人早已逐渐逝去。一切都像是假的,但仍有一些是真的,真正的发生过,震颤过少年某个瞬间的心绪,他以为没发生过,或者说假装没发生,那条汩汩的生命之河日复一日的流动着,那个躲藏在记忆深处的影子逐渐显现本来的模样,与现实交叠,浇铸出勇气带来的清晰明了的轮廓。人心是莫测的,人类天生非常擅于欺骗的手段,过去的记忆只是脑海深处自以为是的渴求与呼唤,经不起凝视的片刻,它会轰然倒塌,我们成为孩童,成为大人,成为老人,一直躲避那来自过去的绳索捆绑,背负着一些乏善可陈,一生都在往前,不敢回头。
一丝不苟的小说,属于结局读完越抽丝剥茧越好看的小说,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后留下的是什么,回味的同时等于再次阅读一遍小说,有这份魅力,了不起。 多疑懦弱,自卑不平,篡改记忆,就像想说小说里写的“艺术就是对渺小生命的方法”,不必再审判考究,留下可能性给予反思
@廈圖
第一部分主人公从自己视角回忆自己经历的一生,初恋、好友的离世及自己的婚姻。这一部分中好友的对于历史的见解是全文的关键,类似于《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的感受自我和表达自我,感受自我只能记住高潮和结束,而表达自我则可以编凑出整个故事。第二部分就是一步步用书信等客观证据揭开事情的真相。恶毒的回信、与初恋的美好回忆突然蹦出等都一点点证实第一部分的是被美化过的内容;直到最后真相揭开,公式的含义被揭开。公式去讲述整个事情的方式很巧妙,有解密的乐趣,但第二部分主人公自大、幼稚而又充满报复心的行为及叙述,有点让人生厌。关于“血腥钱”这一翻译,看了其他的短评才明白是什么含义,感觉这一关键点因为翻译的问题完全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很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