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病毒中生存的封面

在病毒中生存

[美国] 苗德岁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44787345

评分

★★★★★
书籍介绍

病毒自古以来使人类备受侵扰,但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病毒舞动的海洋中,它们像蜜蜂一样在不同生命体之间穿梭,拖着基因片段,嫁接着DNA,传递着遗传物质……病毒对于生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古英语里,“病毒”一词的含义一方面是具有毁灭性的毒素,另一方面又是创造生命 的物质。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一古义竟然千真万确。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苗德岁以科学严谨、妙趣横生的语言为我们呈现病毒毁灭与创生的双重性质,讲述人类历史上数次“破解”疫情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揭示了病毒与人类“相爱相杀”协同进化的奥秘。

【名家推荐】

新冠病毒的横空出世急剧地增加了人类对病毒的恐惧乃至憎恶,人们甚至想,科学家为什么不想办法消灭病毒。然而病毒是我们这个星球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没有它们,地球生态系统可能会瘫痪。回溯地球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毒从生命诞生之初就是关键玩家,它们参与甚至塑造了生命进化的历程。《在病毒中生存》以近似演义小说的手法对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进行了风趣的诠释,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可谓雅俗共赏,值得所有人阅读。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张德兴

有关病毒的中文科普书籍不少,但苗德岁先生深厚的进化生物学背景,无疑为本书增添了新的亮点。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要理解病毒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协同进化的关系,就必须学习生物演化论以及生命演化的历史”。此外,书中也展露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学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科学与人文之间“两种文化”的鸿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周忠和

目录
周忠和序言 / 1
第一章 病毒小传
“隐形杀手”现形记 / 2
病毒有生命吗? / 5
病毒的“庐山真面目”/ 1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苗老师译的《物种起源》(译林人文精选)是高中时生物学的启蒙读物,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不需要再学生物了,但还是为译后记所打动。 这本小书的内容谈不上很深,但是读起来总是觉得很温情,是真正有水平但不卖弄的作品。也许是我对苗老师有滤镜的缘故? 小缺陷,作者既然长期在美国工作生活,为什么书中的名词不配上对应的英文术语呢。
很遗憾,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很肤浅,读过的几本关于病毒的科普书籍充满了假说和预测,甚或是对几种常见病毒的分析。这本书的优势在于是国人用母语写成,没有翻译过程信息的衰减,很多比喻和举例都更容易理解,对于病毒也理性乐观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病毒科普书籍。总之病毒并不是十恶不赦,他们甚至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他们从来也将会继续和我们相爱相杀,科学的认识并利用病毒,有效的防范恶性病毒,保护好环境,才是我们生存之道。
简明有趣。
“最后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那就是我们要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做到远离野生动物,坚决杜绝食用野味。从以往的疫情中,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病毒的天然宿主及中间宿主大多是野生动物。……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远离野生动物,给它们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不仅是维持自然和谐的需要,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
作者在介绍病毒相关知识时,也介绍了历史上比较严重的几次大“瘟疫”,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艾滋病、非典、埃博拉,并且介绍了当下正“攻城略地”、“为非作歹”的新冠肺炎。在作者看来,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最终或者消失,或者变异成无害的“垃圾基因”,进入人类基因组保存下来,在未来适当的时候,甚至可能成为有用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服务于人体。 最为有用的,是作者最后的谆谆告诫,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二、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卫生习惯,不乱碰乱摸公共设备,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掩,常戴口罩,勤洗手,尤其要用肥皂洗手,大概20秒就可以清除看不见的病毒和细菌。三、有条件的话,早餐喝牛奶,吃鸡蛋和三明治。四、坚决杜绝食用野味。
对门外汉来说是一本很好的科普文,可读性很强,语言简单,也很符合当下与新冠共存两年的现状
作者语文功力深厚,追踪新文献的实力也强,所以这本中文原创科普的优势很明显,让很多描述、比喻、俗语读来亲切,也容易理解。在讲HIV的故事时还着重讲了“炎黄子孙”何大一的贡献。和细菌一样,病毒不仅是造成麻烦的传染病病原体,也是塑造和推动人类演化、维持人体健康的“好朋友”,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复活1918流感病毒的故事和逆转录病毒塑造胎盘的故事与我而言是新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不错的大众科普读物
科普深度停留在初高中生物课本范畴 警世价值更高一些 在被新冠疫情摁在地上摩擦两年之久后 一口气读完可起到些许缓解焦虑的作用 作者谦虚的称其为一本小书 却有着极其深厚的学术背景 看来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的说清楚对谁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李小破的通宵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