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九故事的封面

九故事

J. D. 塞林格

出版时间

2022-02-28

ISBN

9787544788076

评分

★★★★★
书籍介绍

🟣没读过这九个故事之前,你不敢说知道短篇小说是什么!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唯一短篇小说集,收入《西方正典》的写作典范,纳博科夫、村上春树、海明威、麦家、苏童、止庵叹绝推荐!

🟡战火的余烬,出不了洞的香蕉鱼,早慧少年的疏离与孤独……谁不曾为塞林格流泪!

🟡九个故事迂回旋转,相互补充,多棱镜般折射塞林格心爱的“格拉斯一家”的故事。

🟡被誉为短篇小说创作范本,给美国小说“带来新的生命”。

🟡一向吝啬称赞别人的纳博科夫说:“《抓香蕉鱼*好的日子》是篇伟大的小说。”

【内容介绍】

“我思考‘地狱是什么?’我认为地狱是失去爱的能力之折磨。”

战场尽管遥远,敏感的人总能闻到硝烟。塞林格用富含隐喻的精悍文字,刻画了一个个困于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之间,无法脱身的“负伤”灵魂,透视当代人无形的困境。不动声色的叙事中,总有一些句子如同子弹穿出纸面,直击心灵。

【名人评价及推荐】

海明威:

他可真TM的才华横溢!

郑渊洁:

没授予塞林格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塞林格的遗憾,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遗憾。

村上春树:

我边翻译塞林格的书边暗自赞叹,居然能写得这么妙。尽管我也是个小说家,但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唯有佩服。

约翰·厄普代克:

塞林格的妙笔,让角色的个性与智慧散发出独特的光辉。

苏童:

大学时代,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

止庵: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塞林格,就没有王朔,也没有王小波。

麦家:

在我心里最温柔的部分永远属于塞林格,我愿意读他的每一个字……

【作者简介】

J. D. 塞林格(1919—2010)

青年人的精神守望者,传奇的文学隐士。

20岁前,热衷写作和表演,编辑校报,在校剧团反串女角。三进大学,三度退学。

20岁后,开始发表短篇,参加诺曼底登陆、许特根森林血战,反间谍,审讯纳粹,解放集中营,获总统嘉奖令和五颗战星。

30岁前后,退伍后战争创伤应激障碍严重,以写作和修禅疗伤。陆续发表《九故事》中的短篇。其中一篇由好莱坞改编入围奥斯卡奖,但塞林格观影后大为光火,之后拒绝任何影视改编。

32岁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用首印稿费买下偏远山乡一处不通水电的老宅。

33岁,搬出纽约公园大道的公寓,隐居乡村,开荒种地,结婚生子。

35到40岁之间创作《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之后未再正式公开发行作品,声称只为自己而写。

91岁逝世。全球读者自发纪念,网络朗诵塞林格作品。

目录
【目录】
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
康涅狄格州的威格利大叔
与爱斯基摩人打仗前
笑面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不太懂
从这个世界消失不好吗?
不得不说这书还是看英文版的好,翻译成中文反而失去了很多语言之妙。很喜欢第二篇,这种闺蜜谈话真是非常有既视感😂anyway,每当我开始思考“写这个有什么用”的时候,看看塞林格真的很有帮助。写作就是写作,你可以单纯地用文字传递一种哲思,一种审美,或是一种感情,不需要非得赋予它什么意义。
明明是很普通的日常却能写得那么抓人眼球,总想读下去,到最后结局又令人意外的平淡或是惊讶。好想每个故事里都有受战争影响的人,都有走不出的伤。最后一个故事—《泰迪》最意外也最喜欢,禅宗、冥想,认识事物本质的理念,“把口中的苹果吐出来”,抛去别人告诉你的认知,自己去寻找世界的真相。
“......我自当承担起一个又一个的重担。但是我经常想起你以及一九四四年四月三十日三时四十五分到四时十五分共同度过的那个极其愉快的下午,我写得这么详细是怕你也许忘了。......”
本书虽是短篇小说集,故事情节也繁简不一,但胜在作者描绘出的场面精细,人物也立体复杂活灵活现,使得每篇故事都短小精致,而后味隽永。作者描写角色的生活非常真实化,包括大量打断与被打断的话头,其中有几篇选取了耐人寻味的生活切片作为文章的开头,抓人眼球的功力一流。且文集中大部分篇幅并未大肆描写人物心理,而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就能勾勒出完整的人物形象,作者写作功力可见一斑,穿插着也许是美式幽默也许是作者独有的风格的揶揄讽刺,能引发读者的会心一笑。值得一提的除了明显的作者对于天真无邪童趣的歌颂和对圆滑社交和战争的厌恶外,文章中透露出的作者对哲学宗教的些许理解也颇值得玩味。
成为塞林格男孩和塞林格女孩,就和成为格拉斯男孩和格拉斯女孩一样幸福。
“我也不想在我生命的这个时刻执拗于让自己经历没有必要的幻灭。我宁愿置身于无知的黑暗之中。” 是我现今对于大部分事物的态度。幻灭在人生中一半的时刻是可以避免的,你心里明白怎么回事,然后别去验证,这样就能拥有愉快的过程。
【2023/11/13-14】『塞林格:妳看不懂就对了』2023年阅读之BOOK215。读第一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的时候就蒙了。说好的好日子,怎么和女孩对话完之后西摩就决定自杀了???那最好的日子是去见上帝的日子?香蕉鱼是啥?抓它干啥? 迅速去搜塞林格相关信息后发现自己顺序读错了,第一篇接的应该是《抬高粱房,木匠们;西摩:小传》。匆匆搜了一下这本书的大概,不对啊,西摩,see more,希望看见更多的东西,那和小女孩对话看见啥了?顿悟了就要自己结束生命吗??? 完全明白了很多人说的塞林格读一次不够,确实不好读。明明看上去是那么日常的故事,明明彼此之间是在对话,但是我又感受不到对话之间有着特别顺畅的逻辑感在里面。每个故事的画面感都很强,像精致的小短片,但因为有隐喻在,所以也只能看个表面。
聪明的人给这个世界带来善意,塞林格本人也是,他说“那是她的信仰,我不能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