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海德格尔

理解海德格尔

[美国]托马斯·希恩

出版时间

2022-02-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5.11MB

评分

★★★★★

标签

哲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理解海德格尔》是对海德格尔复杂艰涩的全集作品的全新解读。《理解海德格尔》论述清晰,严谨地植根于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论证了其思想的严格统一,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海德格尔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是现象学的;“存在”意指事物在人类关切的世界中的意义显现;使这种可理知性得以可能的是人的实存论结构,即“开抛”或本有的“澄明之境”。

希恩为过去半个世纪主导海德格尔研究的经典范式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时,他对海德格尔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有价值的重新翻译。这部重要的著作开辟了海德格尔研究的新道路,不仅将激发海德格尔研究内部的对话,而且将引起与现象学传统之外的哲学家以及神学、文学批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的对话。

【编辑推荐】

当代重要海德格尔研究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希恩极具影响且富有争议的力作;

植根于海德格尔全集,全面诠释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及关联,是对海德格尔整个哲学轨迹的整体重释;

写作风格清晰明了、平易近人,不仅适合相关领域的师生参考,也适合相对较新的海德格尔读者阅读。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项详细而严谨的研究针对的是学界围绕海德格尔产生的困惑。希恩穿透了与“存在”问题相关的种种模糊思想,揭示出“前期”与“后期”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基础,尤其关注他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超越。希恩的论点就其核心而言是有说服力的:他认为,对存在的痴迷掩盖了如下事实,即海德格尔整个计划的中心乃是“澄明之境”,而“存在”于“澄明之境”中发生。……总而言之,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

——《选择》

希恩的作品令人钦佩地展示出海德格尔如何给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注入生命,并由此汲取自己的哲学灵感。这部作品是对海德格尔研究的有益补充,值得一读。——《形而上学评论》

近几十年关于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作品。——迈克尔·E. 齐默尔曼,科罗拉多大学哲学教授

目录
常引德文原著简称及其中英译名
中译本序言
前 言
引 论
第一章 切 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最好的海德格尔二手研究。附上之前一段评论:GA71的德文版出版年是2009,英译本在2013年出版。Sheehan的著作在2014年出版,也引用了GA71,但依然不够重视。他用这个材料去佐证理解海氏的存在历史学、第一开端与另一开端(第九章)。但似乎有意忽略了更复杂的概念网。Sheehan用Da-sein的两部分刻画海氏的问题意识并没有错,但却不讨论Ver-eignung与ubereignung,这就没有去解释海氏的时空与有限性的关联,同时也没有阐述出Dasein怎么就成为了优先者。更重要的是,人类只是正好因为ta的有限性占到了优先地位,因此才能排除其他误解……国内有李章印老师论文《Ereignis的历史》可以参考。
听说作者出了讨论BT的新书,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到或者读到。回到这本书上来看,作者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可能就是把海德格尔那里Sein的意义梳理清楚,希恩认为海德格尔的Sein当中混合了Anwesen与Ereignis的双重意义,他主张将海德格尔的Sein作Anwesen来解,将存在等同于有意义的显现,而海德格尔的哲学工作就不再是像过去我们所说的那样是只探问存在(Sein),而是探问在场者为何得以在场的来由,即本有的澄明之境。 就我个人而言,感觉作者梳理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背景那部分很有帮助,指出存在者之存在在古希腊当中同时具备bei uns 与stability 这两重含义对我而言很有启发。
不仅将激发海德格尔研究内部的对话,而且将引起与现象学传统之外的哲学家以及神学、文学批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的对话。影响深远
果不其然,写这书的美国教授是搞宗教的,擅长处理欧洲哲学与宗教问题的相关研究。剑桥哲学史提过一句:海德格尔的思想并没有引起美国思想界的兴趣,反而是美国的神学圈对老海的思想青睐有加。“范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革命,而不是转变,也不是哲学的每次转向。西哲只迎来过一次范式革命:即新科学—自然哲学的诞生,这唯一的一次革命也是来自系统内部。
暂时自觉地止步于第七章,每每看到在哲学研究中对待词源学细致的梳理便可发觉翻译一部哲学著作的不易,Dasein何以被翻译作此在,这种对于普通哲学读者看似容易的事对于哲学研究者和翻译家来说却充满了困难。现阶段能考虑的就是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中存在何以可能的考察浅显地置于艺术创作和文化批评的角度下进行运用。
海德格尔关于科技的“战后”反思并不是其哲学生涯的画蛇添足,具体而言,它既不意味着海德格尔的哲学向现代世界妥协,也不应仅被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某种独白。实际上,它是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所曾达到的顶峰,甚至为探究他的前期思想打开了一扇窗 。1953年,当他提到“行星科技与现代人类的相遇”之时,他似乎曾将亲身经历映入脑海。现代科技给他对于德国西南简单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浪漫憧憬笼上了一层阴影。他曾亲历“一战”,目睹了科技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潜伏其后的思想动因更是令他忧心忡忡:在未来的蓝图中,人类意欲经由科技的更新换代主宰世界。在由理性席卷一切的现代化浪潮中,海德格尔终其一生关注的东西迅速在视野中隐退:人的不可计算性与隐秘的有限性,此乃人的内核,它们优先于理性、科学和技术,比这些事物更加深刻......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