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封面

临床医学的诞生

[法]米歇尔·福柯

出版时间

2022-01-31

ISBN

9787544790109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临床医学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有待于被发现;米歇尔•福柯颠覆性重构现代医学诞生历史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在本书中,福柯以“空间、语言、死亡”为线索进行追溯,描绘了18、19世纪医学科学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史所关注的历史上杰出的医生、伟大的医学理论,福柯把目光转向了医学话语以及围绕医学话语的非话语实践,并力图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

《疯癫与文明》姊妹篇,一部用肉身重构的人类文明史

为隔离不正常的人而设立的医院、作为符号的症候化的疾病、医学权力凝视下的身体。继《疯癫与文明》探讨近代西方的心灵历程后,福柯在本书中揭露近代西方的肉体经历:现代医学并非萌生于自由的启蒙花园,而是建立在对“异常”生命的规训之上。本书在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被译介成20余语种,经典不衰。

新增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万言导读,探索新时代生命政治的潜在线索

从家庭到医院,从“健康”到“正常”,解剖知识的应用,科学的“凝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就医方式背后,是认知和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对于受疫情洗礼的21世纪人类,反思这些文化转变的影响,或能获得更多启示。新版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撰写万言导读,帮助读者在新的社会语境下更好地审视医学的话语与实践。

【名人评价及推荐】

《临床医学的诞生》一再让我们瞥见一位哲学家-历史学家的面貌、个性和独特的特征,福柯所宣称的目的却是要摆脱主体和主观性,在他自己的话语中消失,以及为制定支配人类知识和行为的匿名规则留出道路。——《纽约书评》

福柯以一己之力在法国重新启动了哲学。——《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米歇尔•福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他有一种非凡的、高度规范的和连贯的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作品,使其具有独特的原创性。——爱德华·W.萨义德

从主题上看,《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疯癫与文明》的姊妹篇。后者探讨的是近代西方的心灵历程,而《临床医学的诞生》探讨的是近代西方的肉体经历。——刘北成

【内容简介】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对包括精神病学、疯癫史、性、临床医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诸领域进行了广阔而卓越的研究,《精神病与人格》《词与物》《疯癫史》《性史》《临床医学的诞生》等著作对于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译者简介】

刘北成(1949—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学术专长为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史、史学理论。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译有《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合法化危机》《社会权力的来源》等。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空间与分类
第二章 政治意识
第三章 自由场域
第四章 临床医学的昔日凄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关世界的话语都要通过睁开的眼睛,眼睛在每一刻都仿佛是第一次睁开。”
福柯从传统医学出发,来论证临床医学在学科意义上并不是一门由人类发现出来的学科,而是一步一步通过认识、政治权力的介入下被构建出来的学科,而病人面对医生的凝视,也在逐步变化。 好了以上都是我信口编的,其实这本书我没看懂。
1.医学从分类医学的幻想式虚构到临床医学的可见物与可陈述物的混合(读解或揭示)2.知识从学院派的封闭与自说自话的封闭体系转变为更加平等的由凝视即可确认的话语体系 3. 传授方式由语言的秘传转变为早期临床医学对既定知识体系的展示与传递再到解剖临床医学教师与学生作为发现者的平等地位4.死亡不再是疾病导致的偶然,而是被整合进生命的必然。人会生病是因为他会死亡 5.是可见的不可见物,而不是简单的可见物规定了临床医学凝视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本质上不同的、整合了听觉、触觉以及视觉的医学凝视,以深层的可见阻止了神秘本质的无穷倒退,也就是一种新知识型。
凝视—身体结构—疾病被分类;被集中在某个空间—权力关系—语词成为权力的表征
集权与医学 好像在生命政治的诞生里面有更详细的讨论 相信大家在这三年都深切体会到了
医学史真是外行看热闹
写书嘛,最重要的是词达意。
解剖将语言引入凝视失语的昏暗之处(死亡的不可见性),然而对死亡的艰辛概括意味着在仍死的尸体中捕获逃逸的死亡,尸体仍是在(多重地)死的,于是保障了可见,语言的起源正是从这一不可见的虚空中展开,同时,又由于死亡就在活生生的身体中,于是个体用语言捕获自己以获得话语存在也就意味着确认自身死亡的存在/解析,在这个意义上,死亡、意义与语言构成了抒情经验的核心,而这一抒情经验与精神分析的所欲求的结果是相同的,却也由于并未使这一凝视的被动性/有限性趋向语言自身的可见性而屈从于尸体/秘密,于是,要设想一种人之死的医学,意味着如何在语言/尸体之内通过语言/尸体体验语言/尸体(死亡),《临床》中提及的是pain,其关联的另一端是knowledge,而pain正是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由此通向了萨德。
酣畅淋漓
很有启发,观点也很明确,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