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铁道与天皇的封面

铁道与天皇

(日) 原武史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版时间

2023-01-31

ISBN

9787545219623

评分

★★★★★
书籍介绍

◆ 编辑推荐———————————————————————————————————

司马辽太郎奖、每日出版文化奖、讲谈社非虚构奖获奖作者,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

角度刁钻的日本近代史书写,沿着一座城市的铁路变迁,目睹帝国权力如何收缴民众生活

透过民都大阪与帝都东京的 紧张对峙,管窥二战前夕市民阶层的窒息与疯狂

宝冢剧团、甲子园大赛、大世界游乐场的诞生居然都因为铁道? 一起搭乘关西私铁,寻找日本近代城市娱乐文化的发端

◆ 读者推荐———————————————————————————————————

这部作品将充满活力的“市民生活”当作一部活生生的思想史来描写,展现了关西地区“私营铁路王国”的形成过程,并将其与帝国的统治秩序进行对比。——三得利学艺奖评奖词(桐岛洋子)

尽管这本书由超极铁道迷所写,思维却在活跃地运转、发展、扩大、凝结。作为横轴的铁路与作为纵轴的天皇相交,形成了思考的坐标轴。——鹿岛茂(明治大学教授、法国文学研究者)

20世纪30年代,一个新国家——“大日本帝国”突然在远东诞生了。这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通过让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所有人服从天皇的权威而建立。被它用作控制手段的铁路是“国铁”。即以帝都“东京”为中心,横贯全国的铁路网。 于是,生活在日本列岛的人们,不管喜不喜欢,都会以臣属的身份服从天皇。但是,有人反对这种秩序,创造了一种与日本国铁截然不同的铁路文化。那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创造了关西“私铁王国”的无数人。这本书讲述了他们如何梦想在大阪铺设铁路,与试图将一切置于天皇统治之下的帝国对抗,最终被打败……简直如史诗般的悲壮。阪急铁道的始创者小林一三是本书主角,但另一方面,故事的最终BOSS昭和天皇也拥有一种适合反派角色的复杂性格。——日本亚马逊读者

◆ 内容简介——————————————————————————————————

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进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民众之都”。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购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顶级歌舞剧场(宝冢剧团)、专业棒球体育场(甲子园),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入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曾是民众生活的幸福依托,但在战争缓缓逼近之时,也必须化身运送士兵的冰冷工具……

本书的野心不在表现大阪一座城市的变化,而是要展示帝国如何通过铁道渗透到整个日本。铁道通过塑造统一的时空,构筑统一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

作者 | 原武史(Hara Takeshi,1962— )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知名铁道宅。

现任放送大学教授,明治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思想史、近现代天皇·神道·皇室历史。在对“铁路”“团地”“广场”的研究中,反对抽象的理论,提倡着眼于具体场所的“空间政治学”。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短暂地做过记者,以日本经济新闻社“东京社会部记者”的身份取材了昭和天皇最后的时光。著有《可视化帝国》《团地的政治空间学》《女帝的日本史》《“民都”大阪对“帝都”东京》(三得利学艺赏)、《昭和天皇》(司马辽太郎赏)、《大正天皇》(每日出版文化赏)、《泷山自治组织1974》(讲谈社非虚构赏)等。

同时也是一名知名的左派“铁道宅”,在月刊杂志《本》上连载关于铁道的随笔,在311地震后为了支援深受打击的三陆铁道而购入了1000枚(60万日元)邮票。在...

(展开全部)

目录
序章 昭和大礼的景观……1
第一章 作为文化装置的私铁……17
第二章 “私铁王国”的黎明……57
第三章 “阪急文化圈”的形成……89
第四章 昭和天皇的登场……13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有意思,但是切口真的很小,大概就是前后二十年的事,所以可能需要熟悉日本的语境。但太阳底下大概没有新鲜事,所以铁路要修到日喀则,修到西九龙,现在也在往舟山修,将来西沙是不是也要建个三沙火车站?
以管窥豹,从铁路出发探寻大阪与东京东西差异根源乃至旧日本帝国此后历史走向背后的逻辑,偶然和必然。此前写甲子园球场历史时了解到关西私铁发展往事,在这本中有更立体细腻的展开,对铁路建设理念的洞见,今日今时在中国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关西关东线路大部分都打卡到,读来很亲切。结尾如果能延展到1945也许更好。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主要讲铁路扩张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因为个人对日本铁道不熟悉,看着很费力。本身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小众,除非你对日本铁道史以及近代日本史感兴趣,否则读起来真的是味同嚼蜡
从官与民的视角来看待铁道的发展,还挺有意思。可算是知道为啥大阪站和梅田站中间那个天桥永远没有顶棚了,未解之谜-1!
从作为近代文化装置的私铁出发,叙述关西私铁网络的发展与阪急文化圈的形成以及“民都”大阪与关东地区的差异性。以御召列车的两次行幸大阪为标志,“民都”大阪的文化属性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本书想表达的范围不仅仅是关西的大阪,而是近代性的产物铁道如何渗透,建立起同一时空下的共同认同的
大阪府民读完倍感亲切
作者的笔法不知道算不算是研究还是就是文学的纪实,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新观念,可能就是以日本的铁道案例来继续论证铁道对日本国民社会文化、国民意识的觉醒的重大影响。总体而言,研究的深度其实就不够了,也或许海外学者就是这个套路,把故事讲清楚即可,也不想讲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