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楚国兴亡史的封面

楚国兴亡史

张宏杰

出版时间

2023-06-01

ISBN

9787545572568

评分

★★★★★
书籍介绍

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它为复融华夏,不屈不挠;楚人开放包容浪漫,有着对美的极致追求,创造了绝世惊艳的楚文化。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有精美绝伦的漆器,有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有典丽优雅的楚辞,有一代霸主楚庄王、治水专家孙叔敖、伟大诗人屈原、忠贤典范申包胥……

春秋时 期,楚国大败晋国而称霸,最盛时是一个方圆5000里的煊赫大国,可谓“楚境横天下”,然而,在崇尚权诈、较量贪狠的残酷的战国时代,楚国统治集团却还保持着春秋时代礼乐文明熏陶而养成的质朴、文雅和慢节奏。当慢节奏的楚国遭遇贪狠的战国时代,其灭亡已不可避免。

本书审视“中原化”对楚国兴亡的影响,审视华夏文明开拓与融合的历程,借助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里的记载,以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以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兴亡规律,完整、系统地讲述了楚国8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

编辑推荐

★ 楚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部分。

了解华夏文明必须要读楚国史。楚国影响了秦汉500年,楚文化影响了中国3000年。

★ 再现楚国八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张宏杰的讲述下,楚国八百年波澜壮阔的兴亡历史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品不仅语言优美,逻辑清晰,而且史料翔实,观点鲜明,对楚国历史上的许多疑点,通过挖掘文献、文物等史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展现了一幅楚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 视角独特。

作品以“中原化”对楚国的影响,以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为讲述的核心,阐明了楚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以楚国兴亡的微观视角看春秋战国的宏大历史,为了解春秋战国时代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体验。

★ 全面展现了楚文化的精髓。

作品展示了楚文化在青铜冶铸、竹木漆器、音乐哲学等方面的成就,概括了楚国及楚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尚武、不羁等精神特质,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楚文化的面貌特征打开了一扇门。

★ 充满人性关怀的阅读感。

作品继续秉持了张宏杰人性关怀的写作风格,从楚国视角解读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将历史赋予了人情味、同情心,以当时的历史境况为解读的出发点,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同时又以宏大的历史趋势作为叙述的归宿,给人更多有益的思考。

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简读中国史》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目录
第一章 楚国的源头——黄帝之后,还是三苗之裔 / 001
第二章 楚国的建立——四夷之君不得正式盟会 / 023
第三章 周昭王之死——争夺铜矿的漫长战争 / 035
第四章 蛮夷性与后发优势 / 045
第五章 青铜的力量 / 06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挺好的
楚国本是蛮夷,有着野蛮奋进的文化,尚武不拘礼法,但却逃不了历史规律,学习中原文化,分封亲族、阶级固化、政权腐化,可以说是腐化规律的先行者,与现在何其像。然而楚国又有浪漫的文化和想象力,是当今所不及。 在楚国故都读楚国兴亡史,别有一番风味,漆器、丝绸,书上讲到走路10分钟就可以去看了。一直认为楚文化奇异的想象力完全可以和三星堆媲美,与中原草原的文化都截然不同,如果历史上多吸收楚文化,可能有着不同的民族气质。
自姨学出世后,这类地域史读起来总有股怪味… 楚国文化特异,面积广阔,虽经历波折一时衰落,但楚人打下的汉朝,终归还是继承保留了九头鸟的许多特质。 书中用到不少考古学材料,但仍以文献为主,差了那么一点感觉。
不管是老庄还是曾侯乙,他们存在的时候那些地域属于楚吗?楚占领后就是楚文化了吗?那天下岂不都是秦文化?为了吹而吹太牵强了,还总是拉踩。 春秋战国精彩的地缘政治、社会形态变迁一笔带过,楚的兴衰似乎就全仰仗楚王靠不靠谱了。 春秋无义战,对惺惺作态想维护阶级利益不敢也不能撕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又想通过有限战争攫取自己利益的贵族过誉了。 人文方面倒是讲得不错。 总之,楚是好的,本书整体不行。
从不同角度看看历史,甚是有趣。
较好地梳理了一下楚国的来龙去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些分析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内容终归还是有些浮于表面。有些原因的解释似乎自说自话,似乎为了突出楚国就把许多明显有争议的内容说成确凿是来自楚国的功劳,有点不够严谨。
春秋战国时代真是盛产成语啊~每天都能遇见无知的自己,所以才有意思~
有点无聊
写的还是有点浅。
【2023年第31本】八百年历史的大国就这么被尚武彪悍的秦人灭了。书里面提到,比起崇尚功利主义的野蛮秦人,楚国人抱着开放兼容的心态包容治下民众。家乡小城闹市里有一座陵墓,叫做义帝陵,是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的陵墓。藏在七弯八拐的楼房之中,幽幽多年,仍然提醒着人们两千多年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