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北美学踪的封面

北美学踪

唐小兵

出版时间

2022-05-31

ISBN

978754582149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十年前,他是初次出国的博士生,徜徉在温哥华的UBC,感受开眼看世界带来的好奇与感动。十年后,他是踏足哈佛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穿梭校园内外,接触一流的学者作家,体验波士顿的人文风情。

相隔十年,行走两地,历史学者唐小兵以细致的观察、独到的眼光和思辨的话语,在北美的人文世界里,留下了自己或深或浅的踪迹。

名家不断,娓娓道来:卜正民、齐慕实、痖弦、王德威、宋怡明、王鼎钧、裴宜理、张灏、余英时……

秀丽风景,引人遐思:瓦尔登湖、哈佛的校园、燕京学社、普林斯顿的萤火虫、波士顿的雪……

哈佛大学资深教授王德威诚挚作序,华语散文名家周志文题写书名。

用学人的眼光,带你踏上一趟北美文化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系历史学者唐小兵的北美访学录,记录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与哈佛大学的遐思见闻。从温哥华的UBC,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相隔十年的访学经历,串连起一位青年学人的学思历程。初次访学的局促与好奇,再次访学的从容与稳重,以及对异域文化的观察与反思,对文化名家的探访与交流,使本书既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视角,为读者了解北美学术文化与人文世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导览窗口。

唐小兵,湖南衡阳人,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史、左翼文化与中国革命、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等,著有《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十字街头的知识人》《与民国相遇》《书架上的近代中国》等。

目录
序言 王德威 / 1
UBC的初印象
初识UBC / 2
清新脱俗的校友聚会 / 5
唇枪舌剑的课堂 / 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唐小兵说:“人的本性是要说真话的,是要诚实生活的,人的本性也是要尽量言行一致地为人处世的,要遵守文明社会的基本规则的。” 唐小兵比较真诚地书写了这本跨越十年的北美访学之旅的随笔回忆录,对于未曾有过此类经历的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知晓一些留学常识与经验。 比如如何克服语言关,尊重彼此文化异同及其它。北美访学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梦幻,现实可以很可爱,也可以很暗淡,基本上全凭个人自己如何自处,就像那一句烂大街的网红名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哈哈哈!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操着一口湖南口音洋泾浜英语的唐小兵博士,是如何在慌乱、自卑与不安之中,缓慢地成长起来,一步步地融入不熟悉的异国象牙塔里。
是随笔集,不算很有系统的书写。作者是历史学者,没怎么太见与学科有关的思考,这也是体现是为随笔集的一处吧。
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今年夏天去不了UBC的遗憾。
无论是对于异域文化的探索,还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唐老师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且可以给我们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思考角度。这是我第一次读学者访学方面的书,不仅了解了关于北美许多学术文化的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
唐小兵,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本书是唐小兵两度在北美访学经历的记录,2007年访问UBC,2007年访问哈佛大学,两度访问的记录,其实背后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遐想,一方面是回想胡适、陈寅恪的留学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北美华人教授的赞颂,不断将学术国际化挂在嘴边,并认为留美经历对于学术研究的积极意义,有点劝留学文的味道了,不知道胡适百年前写非留学篇是否会有同感?
抒情散文…
游学笔记,有温度,也有趣。希望日后留学也能有所收获!
文化比权利更有尊严,学术比政治更有生命。
报人名,报书名,报地名。
私底下在书展听过唐老师公开演讲和对谈,人非常谦和有礼,君子一般的风范。冲这个好感买了此书,怎么讲,可能出去的时间太短以及年龄阶段过了,以及英文不行,抓不到北美大学的精神精髓,很多浮于表面的感动感悟,如今18岁出国的小朋友写得比他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