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寻找河神的封面

寻找河神

谢海盟

出版时间

2022-12-31

ISBN

9787546431727

评分

★★★★★
书籍介绍

◎ 编辑推荐

寻河人谢海盟的台北行走实录,开拓“城市书写”疆界

侯孝贤新片同名原著 第42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一部用河流书写的城市人文志,一场时空交错的文学探访与记忆之旅

三毛的舒兰街·王文兴的纪州庵·郭松棻笔下的温州街·白先勇《花桥荣记》中的小公园……

★ 侯孝贤新片同名原著,朱天文编剧,舒淇、董子健主演。寻河人谢海盟的台北行走实录,穿越新旧交叠三百年的台北地图,找寻消失的水路。探寻族群故事与岛屿历史,复活记忆中的“水城台北”。——2010年作家舒国治出版《水城台北》,谢海盟读后深受启发,于是每日至少步行五个小时,无论晴雨,整整走了七年时间,探访这座现代城市中残存的水路痕迹。行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地,记录流变的城市风景,复现不为人所知的岛屿历史。“要知道这个地点过去发生过什么,就在这里了。”

★ 开拓“城市书写”疆界,看见你不曾想象、或已然遗忘的城市纹理。一部用河流书写的城市人文志,一场时空交错的文学探访与记忆之旅,被称为台北的“水经注”。——三毛的舒兰街·王文兴的纪州庵·舒畅公公与红颜知己小苗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笔下的温州街·白先勇《花桥荣记》中巷口的小公园……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灌注于一条河流之上,展现台北市新旧交迭三百年的历史演变,涵盖水文、人文、文学、电影、动保、社会议题等多元面向关照。寻河人谢海盟用走路实践人与城市最健康的相处方式,记录一座城市在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或弊端:以树护屋的纪州庵、理想的“民生社区”、老房子文化运动、最后的山城“焕民新村”……

★ 收录多幅踏查图片与手绘地图,一部台北深度旅行导览,一个年轻人对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视,一场梳理自我来处与城市历史的精神之旅,重建我们与身边环境的深切联系。你的附近,触手可及。——“台北是我深爱的家乡,于我有着无法篡夺的位置,我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各时期的面貌。”用脚步去亲近每一条河流、每一处不被人注意却不应被遗忘的地点,同观那些我们都还记得的不存在之物。“我想问问万盛街的河神,是否还记得一九七〇年代的左翼青年们傍着潺潺水流、主编了《大学论坛》。河神伴他们夜夜饮酒,听他们高歌……我好生羡慕那时代人人心中如野火,而今荡然无存的那股精神气。那个时代,人心是真,信念价值是真,颠沛流离是真,人们面对困境的抉择与付出的代价也真。”

★ 第17届台北文学年金得主,第42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朱天心、杨照、林俊颕、傅月庵、顾玉玲、费滢诚挚推荐。——“近来看到最好的写城市的作品,是我儿子盟盟写的《寻找河神》。我觉得他写得超好的,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是因为有人这样深情款款地对待他所居住的城市。”(朱天心)“谢海盟的追踪,不是依赖记忆,而是辛勤地踏查,一步一步将水道走成自己生命中分不开的风景;谢海盟的重建,不只有怀旧与感喟,更多加了清楚的历史诠释与价值态度。大概所有人都能在这本书找到感应之处。”(杨照)

◎ 内容简介

台北,曾经是一个湖,而今已由水城变为一座陆城。2010年作家舒国治出版《水城台北》,谢海盟读后深受启发,于是风雨无阻地在台北城整整走了七年,每日步行至少五个小时,踏查台北城残存的水路痕迹,打捞出那些被掩埋、已消失的河流,告诉它们,你的名字叫什么?

凭借实地踏查与严谨考据所展开的“找河之旅”,不仅记录下掩埋在现代都市底下的“水城台北”,也复活了河神曾经见证、如今已被人们遗忘的城市历史和岛屿记忆:万盛街的如火岁月、三毛的舒兰街、王文兴的纪州庵、牯岭街95巷、上埤的浮水莲花、东西神大排、舒畅公公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笔下的温州街、大安支线的黄金岁月、带着无数台北人记忆的瑠公圳……《寻找河神》是一个年轻人对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视,克制中有孤意,冷峻下见深情。它既是一部丰富详实、极具启示的城市河流志,思考人与土地、人与建筑的关系,探寻何为理想城市及实现路径,也是一本探索城市人文记忆的思想随笔,这是《寻找河神》在自然与人文方面的双重书写意义。

◎ 名人推荐

近来看到最好的写城市的作品,是我儿子盟盟写的《寻找河神》,他索性把台北整个掀起来,写它的地下水阵。我觉得他写得超好的,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是因为有人这样深情款款地对待他所居住的城市。他很想告诉在台北,人人不知道的那些地下河流:你的名字其实叫什么。

——朱天心

谢海盟的追踪,不是依赖记忆,而是辛勤地踏查,一步一步将水道走成自己生命中分不开的风景;谢海盟的重建,不只有怀旧与感喟,更多加了清楚的历史诠释与价值态度。大概所有人都能在这本书找到感应之处。

——杨照

那些历两个世纪经由不同统治者实施现代化、都市化,侥幸不死去而被活埋柏油路地面下的溪河圳沟,长久时间等待着有人唤醒他们的灵魂,一起呼叫阿基米德,Eureka!我发现了,我找到了!

——林俊颕

台北文学年金制度那么多年,补助那么多人写出那么多作品,真正能够开拓“台北书写”疆界者实为数有限,个人很主观的看法,《寻找河神》当是其中极出格的一本!

——傅月庵

一本写台北的“水经注”。只不过作者写的河是已经消失的河,我想这是隐喻,用消失的河,象征那些已经消逝或将来势必消逝的人与事。

——颜择雅

刷一层灰,立一面碑,我们凝视灾难,把痛苦记忆从城市的河底打捞上岸,阻止世界太快掉落轻薄失忆的滑坡。我不得不召唤班雅明来背书,他笔下背对未来的新天使,张开双臂抵抗名为“进步”的风暴全面来袭;他徘徊不去,面向历史废墟,捡拾断瓦残骸,不愿顺风走,拒绝遗忘。

——顾玉玲

想象一个世界,它并非完整的同质的整体,它亦非平面的由千万个碎片拼成的拼图,而是多层重叠如同页岩……谢海盟即是在现在与过去之间,来来回回地走动着,试图记录下河流、街道、植物、动物,人(平面地图上体会不到的观感与情致)——种种于很多人眼中不存在或微不足道的物质事实。

——费滢

谢海盟,一九八六年生于台北,二〇〇九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喜欢无用的知识,现职电影编剧与自由写作。已出版《行云纪:〈刺客聂隐娘〉拍摄侧录》。

目录
瑠公圳与雾里薛圳
瑠公圳第一干线
蟾蜍山/芳兰山下
大巨蛋:“社运年”之我见我思
旧里族支线:小乖与小璇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点难描述我对这本稍显有些琐碎和自我的书的喜爱,徒步丈量城市大大小小的水道,走到一处知起前后左右上下的地理,和此处发生的大小事,从历史事件到一些琐碎自我的小事,以前没有意识到台北是座河网交织的水城,读过这本书后,联想到发达的长江水系图,也想去探探自己城市的水系
虽然大量对台北水路的描述,会让对台北不熟悉的读者难以共情,但叙述间穿插的那些故事,如水中金沙,透露出作者在同龄华语作家中顶尖的讲故事能力
承认是因为与电影有关的只言片语才决定阅读,但仅需一点时间就即刻沉入这里的叙述之中。笔下不曾掩饰对历史与时政观点的代入,也将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大胆交织呈现;但这部分却还不足以真正为之心驰神往,至多是「行」之所起的趣味。但写掉进下水道的手机,是与河神意外的联结;用《精灵宝可梦GO》,另类寻访这片世界;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追踪”打破了只是回望、探索的视角,这种跳转在时空情境中的偶然打断却变得格外惊喜。【2023 #5】
这或许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以往年年重温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有时候就只是放着当背景声音也觉得安落自在。这本小说带着电影剪辑的手法,有着青春版“悲情城市”的况味,以步履丈量城市的河道,在每个角落都有着岛屿过往的人情故事,稀松日常的截取景片有着小津电影的余味。而大学运动,性别认同,眷村的变迁都不经意间涌动。“河神见证了一代一代的人,我只希望,河神不会因我们一代不如一代而叹息。”“我遂告诉河神,我会一直一直来到舒兰河上,以我自身的行脚与记忆证明它存在过,证明他在这座城市中,并非枉然一场。”小说笔触如我熟悉向往的舒国治老师的腔调,也有着当时看《繁花》的欢欣,如同在暧昧浪漫失落往昔故事中感怀温度与气息,也如《花样年华》里周慕云的烟云,《千禧曼波》舒淇的步行,刘以鬯笔下的驻足停顿…
看到了因审查而作的生硬篡改,不知道还存在多少我觉察不到的删减。但贯穿全书的本土意识与方志书写便是对大一统的最佳消解。
看不下去
打五星是我对这本书的喜欢,而不是推荐。客观来说谢海盟在这本书里的姿态并不讨喜,他的身影在私人与公共之间显得模糊,因而一整本寻河之旅下来,很难讲他真的寻到了什么,或是他的河神能指点什么迷津,带来怎样的庇佑;然而我又实在喜欢读这本书时的松散状态,亦如同沿河而行,不知怎的就见到了一片奇妙风景,实景与记忆重合,忧愤与怀念同在。考虑到他的“源流”,拥有这样的写作“巫术”倒也不奇怪。如果检讨我的私心,或许不过是因为我也有跟他一样“生得太晚”的无措。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如此这般寻找河神,或许已经足够好。
阿斯伯格大爆发固然让这本书十分不亲切,但是这不是失望的重点。重点在于,第一我以为谢海盟特立独行,多少可以和朱天心拉开一点文学差异,结果并没有;第二是过于自我,这本书谈论的无不是公共事务,却连内心袒露都是跳跃隐蔽的,更不要提读者需要的公共性。最后,动保人和电影人什么的称呼也是做作无比。当粉丝向的私写作来看还可以理解出版动机吧。就蛮差的。
年末尾牙,偶然同一位清华建筑学院博士/建筑师谈及此书,没想到他居然读过,且正在做一个类似项目。大家切入一本书的角度完全不同,比如他读完也不知道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动保人”指作者的妈妈朱天心,“动保人夫”是唐诺。书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台湾文学小彩蛋,“陈平”是三毛,“编剧”是朱天文,等等。
朱家三代从西甯老爷子往下,才情减弱而勤奋渐涨。海盟的作品常有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任性。譬如人名上,他不写“三毛”,偏写“陈平”,不写“爸妈”甚至不写“天心唐诺”,偏写“动保人”和“动保人夫”,想来如果不够熟悉他们一家,可能会被他暗藏的这些圈地自熟的细节气恼到。另外一面,此书确实或许可以比照天心《三十三年梦》,看青年一代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和累积梳理走遍一座过于熟稔的城市。当然我觉得海盟还是可以把他的读者群想象得更阔大一些,这样或许对他文字上的进步是更有益的,也更有可能把这样的题材调和得更隽永,假使他的初心是寻找,并使得河神留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