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他选择了中国的封面

他选择了中国

(美)李.马吉芬

出版时间

2013-08-31

ISBN

9787547407981

评分

★★★★★
书籍介绍

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国人,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中法战争期间来华,先后在天津水师学堂,威海水师任职。甲午海战期间,作为“镇远”号大副与中国海军一道,参加了惨烈的“大东沟海战”同当时中国海军官兵一道,奋力抗击日本侵略军。身受重伤,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他回到美国,终日奔走于美国当时各大舆论交流所在,到处演讲,叙说中国舰队的英勇作战。为“中国舰队”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舆论待遇所愤慨。1897年2月11日,也是丁汝昌,杨用霖,在刘公岛自杀的2周年纪念日,在美国医院愤恨自杀。书即是辑录了马吉芬回到美国之后写下的回忆录。对于研究甲午战争有着重要的的史料价值

译者:张黎源,海军史研究者,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员,有译作《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尓回忆录》(与吉辰合译),以及多篇海军史相关论文刊发。

目录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要么太年轻,要么太大3
第二章 去往安纳波利斯13
第三章 远方27
第四章 东京事件4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侄媳妇写的传记。精彩的传记记录了一个优秀高尚的人、一个充满人性的军官。终身想加入美国海军,却因缘际会,为中国效力以至身死。他也值得中国人祭奠。翻译精彩精细,非常贴心的附录,展现了更丰富的菲罗·诺顿·马吉芬家人。让人意犹未尽甚至想贪婪地奢求译者附录进更多关于马吉芬的报道记载。
马吉芬真是一个活泼的人啊。
没有太多感受…… 本来应该是挺有趣的“马吉芬眼里的中国”,结果作者估计也不大会理解马吉芬,基本还是“外国人说中国多好多好”那种模式
书很不错,翻译也很好,把马吉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当时北洋水师的一些情况,值得一读的一部作品。
从洋人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有些地方挺意外的,比如没有周末。
美国海军学校毕业的马吉芬因法律规定无法成为海军军官就因中法海战来中国找差事,阴差阳错的在北洋水师做老师,因此对中国产生了感情并取消假期参与了黄海海战。马吉芬觉得北洋水师的军官都是混口饭吃,参军的目的不是保家卫国,其中闽籍的特胆小。而底下这些农民充当的水军相对于军官更加英勇一点。海战中,镇远号的所有官兵没有我们宣传的人人英勇,舰长林泰曾--林则徐胞弟的孙子被海战中吓得躲起来了,他是镇远舰真正的指挥者,被日军打的千疮百孔并在15分钟后弹尽粮绝。镇远舰上唯一一个没受伤的是一个水手的14岁弟弟(没受过军事训练)并且一直坚守在炮台。侥幸回到旅顺的北洋海师拒绝执行丁汝昌攻击掩护日军登陆的军舰,最后在刘公岛保卫战,丁只好顺从他们意见向日本投降,而他自己选择了自尽。马吉芬因受伤痛的折磨在丁自尽后的2年后自尽
听说马吉芬自杀后,人们在身边发现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水师!
译者的注释非常详细,对读者有很大帮助; 整体来看更像是后代美国人的中国近代史观点,更像演义而非严肃传记。
很有意思的一本回忆录作品,马吉芬个人一生的经历都很传奇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