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的封面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汪曾祺

出版时间

2018-04-30

ISBN

978754742456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汪曾祺饱受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他的文字给了我们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

用顶风迎雨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致每一个在凡世间用心生活的人!

汪曾祺所著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散文27篇)》收录了作者的数篇散文作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翠湖心影
泡茶馆
跑警报
新校舍
西南联大中文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虽然里面有的故事在别的书里看过了,但是再看一遍一点也没觉得烦。汪曾祺就像一个慈眉善目的大爷,一边玩着核桃,一边回忆着他最美好的年华。
在西南联大好像随便“揪”一个人出来,他都是满肚子的学问。它是一个时代,回不去又无法超越。
汪老真是个有趣的人~!像一个和你讲故事的大伯坐在你对面捧着两瓣橘子和你唠他的年少时。
致敬那个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因为都是独立成篇,且发表在不同的杂志期刊上,难免会有内容的重复,编辑出于对汪老的敬重也是将与联大相关的文章都一并收入,未做任何改动。这难免造成阅读的重复性,但是不影响这是一本质朴却满怀深情的散文集。可以看得出恩师沈从文先生对汪老的写作风格有深远的影响,语言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且形散神聚(想到什么写什么但是总是围绕着一种感情/一处主题)。这风雨飘摇的云南七载烟云,是汪老一生力量的源泉,随着他的文章,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校园、那座城、那些街头巷尾...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治学和生活上的启发。这是一册有力量有感动的集子。
人生中至珍至贵的唯有经历
还是那么清雅。起初最喜欢汪曾祺,只是因为他简单、亲切、单纯,文章流畅,沁人心脾。后来自觉抵触汪曾祺,因为觉得他笔下的和睦的乡土理想和当代无关,和我认识的现实相去甚远。那时我认为紧皱眉头抽着烟、谈吐铿锵的知识分子还有犀利的社会活动家更该是我的偶像。寒假读罢上学记,大致想象出那一代人历经的社会巨浪,才明白那点“犹怜草木青”确实是建立在“已识乾坤大”的基础上的。纯朴是提纯出来的,而不是我曾认为的那般“不思进取”。被时代的车轮碾过还能寻回孩童般的天真,还能相信这片土地能滋养希望,那一代人太坚韧。风趣的背后有太深重的时代幕布,令我佩服不已。我的精神世界需要汪曾祺先生般的文人,像穿过荷叶的风,洗却我的纠缠和混乱,提醒我世上仍有清浊之辨。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怎么不是less is more呢?
走警报,翠湖
汪先生的文字很细腻,我很佩服的是他可以记得很多以前的生活的细节,当然那个时代也很特殊,那些经历值得铭记。作者笔下的文字读起来总有些闲适自在的感觉,他的描述会让人觉得他曾经的生活都是平静的、快乐的,但是那明明就是一个战乱的年代,怎么又可能是那么舒适呢?所以可见汪老是一个心态很好,乐于生活的人啊!
战乱年代,知识分子,三千五百里长征,寻找智慧和真理,着实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