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的封面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加] 蒲立本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47514016

评分

★★★★★
书籍介绍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是西方学界对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经典著作。分序言、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讨论安禄山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第三、四、五章分别讨论安禄山叛乱的经济、政治、军事背景,第六章为河北的特殊形式,第七章讲述李林甫专政时期的安禄山。并附附录五篇,及参考目录、行政机构及职官词汇表、人名索引。并附有《内蒙古的粟特聚落》一文。

蒲立本(1922—2013),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汉学教授,在唐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后转向古汉语语言学研究,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曾任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长(1971—1974)、美国东方学会会长(1990—1991)、国际汉语语言学学会主席(1995—1996)等。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安禄山的出身及其初次亮相
第三章 安禄山叛乱的经济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三星半。作者对陈寅恪推崇备至的样子。想看迟迟没写的第二卷;这本只能算是背景交代而已,但又体会不到“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的氛围,靠剩下的三年么。。注释相比正文有更多干货。顺说这个版本感觉像AI翻译的。。。
所有脱离文本形成时代,随意就给本书(包括其他书)以低评价的,都是在“耍流氓”。(认真脸)
先说结论,对其人全无了解,览过全篇,觉得他更多的功力体现在语文学和人类学,而非历史学。看到译后记,他还真转做中国语言学了……其实作为汉学家,很多问题并非是理论文本之争,而是对于文献的诠释。作者在涉及到中亚民族,非汉语史料时,显得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但在解释最基本的历史事件时,每每有浮于表面,挖不下去的观感。译者说他过于简化天宝政局,也不理解安禄山,还是中肯的。题材选择确实好,做法也不错,但毕竟是数十年前的作品,实在没有给我什么必要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对我来说,也只能打三星了
再次验证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真理。
看了下豆友短评,可能是不太喜欢学术著作,有些评分很低,实际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学术规范的典范,也能启发我们学术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起疑如何去切入解答。比如安禄山被张守珪送到御前定罪一节,之前看的那本就直接采用了并且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在这本书的脚注里就很认真地辨析了其不可能,以及司马光这么写可能的原因,这就是典型的学术,非常精彩。
唐代中前期政治经济史
挺有趣的一本小册子,通过倒放电影式的写法铺排出安禄山造反方方面面所做的准备,颇有线性史观的味道。
由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进而讨论叛乱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体制,选取材料的眼光与分析方式在今天看来也近乎高超。
只看了正文,没有详细阅读注文与附录。分析较少,大多还是史料的摘简。
制度漏洞下,政治斗争发展为剧烈的军事叛乱——本书给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