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时代震荡的缝隙中生长的封面

在时代震荡的缝隙中生长

李声凤

出版时间

2019-04-01

ISBN

978754761440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讲述上海越剧发展历史的图书。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现代城市娱乐体系已高度成熟,源于浙东乡村的女子越剧于此时进入上海,并通过自身的文化转型逐渐融入这一现代化都市之中。本书在梳理三次越剧改革所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时期剧团(戏班)的运作、经营模式及观众群体结构性变迁的梳理,对各时期的代表性文本及舞台演出特征性现象加以分析和解读,以期重构现代性因素在大量舞台实践中与传统戏曲的话语体系发生关联、接触、渗透,融合的过程,展现越剧如何在这次传统与现代的相遇与碰撞、冲突与磨合的历程中演变为具有浓厚现代戏剧色彩的新剧种。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在“孤岛”打开局面——女子越剧最初的改革尝试(1938-1942)
第一节 “一娟”“一桂”的竞争与姚水娟改革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1930年代末越剧面对的三种选择
第三节 姚水娟改革时期的新戏和越剧创新传统的形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增加了观众视角,重新评价了姚水娟“越剧改良”的地位。
怎么忘了标这本,很好啊,比姜进那本接近越剧艺术本体多了
有亮点,但论证不太严谨
比起姜进,进步之一是弥合了鼎革前后的断裂,但仍没解决地域的问题,虽说开篇就解释了,上限1938为女子越剧扎根上海,下限58各剧团迁出上海,但毕竟标目还是越剧而不是上海越剧。就很好奇上海城外、江浙的县城乡村之间的越剧生态和那些越剧艺人们,关于此,书里引的袁雪芬的话很有意思,“其实,这些前辈不了解越剧改革后的表演”,作者很有洞察力,振奋越剧团确实值得关注。发掘材料方面,注意到舞台下的身影是一大贡献,但有的阐发恐怕还要斟酌,如对筱丹桂所谓“色情戏”的辩驳。 写越剧的严谨的学术著作,作者不少是用爱发电的,有时候就难免感情太过充沛,比如红楼戏一节,知道了,知道了,是芳华宝玉与黛玉的粉!总之还是敬佩,论断精彩处很多,比如袁雪芬改革的重定位、越剧戏改的复古倾向,对丑行衰落的解读,对熬夜排队现象的分析。
内容详实生动,来了个越剧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