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财政中国三千年的封面

财政中国三千年

刘守刚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547615812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维持中华帝国长期发展与有效治理的财政机制是什么?

从财政来看,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道路与西方相比有什么独特性?

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财政动因是什么?

中国自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财政中国三千年》借用“财政”这条线索对中国史进行重新梳理,从钱粮收支的角度来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从中你可以洞察中华民族艰难成长的历史,把握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利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方面的秘密与智慧,看明白历史发展的方向所指与力量所在。

除了叙述中华帝国财政制度的变迁,本书还对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进行了重点探讨,例如商鞅、桑弘羊、王安石、叶适、张居正……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运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在近现代,又有哪些思想主导了帝国财政的转型,民众行动对于财政转型乃至国家转型产生了什么意义?

从政治视角来透视中国历史上财政领域的人物、事件与制度的因果关系,相信一定能够让你对财政史与民族史有一种整体的把握,并能够理解许多有趣的历史现象。

《财政中国三千年》通过三条线索来考察中国历史。

一条线索是财政要素(收入、支出、管理)的变迁史,即探讨财政收入形式、支出项目、管理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变化并呈现出成长样态的。

第二条线索是中华国家的成长史,即探讨中华国家如何从城邦走向帝国并在晚清开始走向现代国家的。

第三条线索是公共权力的成长史,即探讨财政权是如何从依托于人(依靠共同体领袖的个人权威并要求共同体中不同人群亲身服役),变化为依托于土地财产(在君主拥有天下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向土地耕种者征收田赋),*后依托于主权(对工商业活动中的个人财产与收益征税),在此过程中权力越来越理性化、公共化的。

目录
导论 用财政之眼回望三千年中华
一、 财政与公共性
二、 国家与财政收入
三、 本书的安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书啊!p.s. 后记颇有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调调
打个标签下次做笔记
本书作为理解财政的各个侧面的支撑,叙述详细,有条理,感觉非常好。
从财政的角度讲述中国历史
“现代家财型财政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一种重要财政工具,其最为重要的成就是使当时的政府能汲取近1/3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财政收入,这远远超过了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成绩……新中国也因此具备了必要的资源条件,去构建有效的国家,以克服近代以来的主权危机,为后续的现代国家构建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政权基础。”
警惕一切以“千年”为论述长度的书籍。全部都是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谈
这本书好好看啊,条理清晰,内容是经济政治历史交叉融合,不只是财政,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规律也有更深的认识。了解下著名的事件人物包括盐铁大辩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等等。关键还有中西对比,很赞。比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大概懂点,但是一说帕累托改进,马上就领会精神了。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点,读起来格外的愉快。佩服佩服。//草草啃完了,一时吸收不了那么多,以后有机会再看。(o゚v゚)ノ
对我而言挺好的,能看下去,又有点收获
刘有“三三制”的偏爱,比如城邦、帝国、现代国家三分法,人、地、商三种税柄,中华帝国三个阶段,收支、制度、价值三种财政危机。从政治史、制度史甚至思想史(这部分比较潦草)角度勾勒三千年财政史演变规律,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