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电影时代:保利娜·凯尔评论集的封面

电影时代:保利娜·凯尔评论集

[美] 保利娜·凯尔

出版时间

2020-11-01

ISBN

9787547737064

评分

★★★★★
书籍介绍
“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凯尔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影评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 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美国著名影评人,在1968到1991年期间为《纽约客》撰写影评。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她的特点是诙谐、尖锐、一针见血。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
目录
导言
电影这门艺术没救了
《黄金马车》
《擦鞋童》
你负责肤浅美丽,我负责《筋疲力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报刊、杂志的评论文章,寿命是有时代性的,很难像他们评论的电影那样超越时代。这么说不是贬低影评人的工作。评论的意义可能仅在于在其所处的时代,发现或建立某些作品的价值。时代更迭,作品的客观价值还在那里,观众去看,会有自己的发现,或许也需要新的评论去重估它的价值,但旧的评论多数已过时,就像这本评论集里的影评,琐碎的语言和背景知识以及谈论到的当时流行的影片、影人,今天的读者去读,完全脱离了当时的语境,很难说能获得有价值的认知。不过若是对影史略知一二,看看当时的著名评论家如何评价我们眼里的影史经典,也能有所收获。
整体很陈旧
比罗杰伊伯特强太多了,这才是真正有态度有立场有表达旗帜鲜明的影评啊。
赘述太多,但是给了我一个“该扯些什么来凑够字数且不会显得很水”的写作思路。
犀利又洒脱。好看。
水准一般。作者虽是《纽约客》的影评人,其影评文章却未见有多高明。
这本书我有点失望,大部分的影评其实没有太多自己的观点,可能比较适合于没有电影基础的观众吧
读得有点累,不仅是厚重的四十多万字,也因行文风格上稍显烦琐,复述剧情相关内容也有点多,对于个别名作的评述,实在是不敢苟同,不过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对戈达尔之于本书的分量与表现出的激情,简直堪比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正典》,有几篇影评之外的评述读来激情四溢,对电影和电影院的爱我们影迷不能更理解,对现代年轻人窝在电视前、电影公司的一些短视乃至涸泽而渔的做法,批评严厉一点不错,《电影为什么这么糟?都是数字在作怪》嗯标题就那么铿锵给力;影评中最爱写《同流者》一篇——很显然除了戈达尔作者最爱的就是贝托鲁奇,评说此片的语言风格正如评说本片的那种歌剧式的激昂,痴迷同流者如我实在无法不被感染到;部分译名值得根据今日通译稍微调整下
怎么说呢,如果写影评的意义就是为了历经岁月之后回看还不觉得过时,那这本确实做了一个完美的反面典型。
看了两次,只能读完序言和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