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局部:我的大学的封面

局部:我的大学

陈丹青

出版时间

2020-12-01

ISBN

978754773832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好。而《局部:我的大学》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他的眼睛和心灵,带领我们发现了艺术的力量,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上海出生,曾在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自学绘画。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移居纽约,成为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他创作了《西藏组画》等作品,近年专注于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此外,他还业余写作,出版了多部文集,如《纽约琐记》等。
推荐理由
《局部:我的大学》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艺术随笔集,作者陈丹青带领读者深入艺术的世界,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揭示了艺术创作、艺术史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度。书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拍摄经历,还涉及了美术史、艺术家生平、艺术流派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艺术盛宴。
适合哪些人读
对艺术、美术史、艺术创作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拓宽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的个人
寻求灵感、激发创造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以及所有热爱生活、追求内心世界的人。
书籍脑图
目录
曼哈顿第五大道
规范与偏离
昏睡与醒来
易县的罗汉
离开祭坛的祭坛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易读的偏见,熨帖的口吻,真诚的惊叹和可惜。这些特点就是作者文章总能吸引我的原因,嗐!要是陈老师愿意翻译并附评一些现当代艺术评论就好了,即便有偏离的风险,我也还是想看。 另,不太懂印刷,但是许多占据书本一页纸的大画、大的照片(不是黑白60年代的那些),细节都难辨,像是纸张表面有一层雾,分辨率不高。细看需上网找放大图,当然,如果能亲自去看原作,肯定直接变成小傻子了。
“此所以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陈丹青历来对文凭和刻板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局部》第二季,他就读的这所“大学”,特征就是自由的人文气息。所以,上来就讲《规范与偏离》。陈丹青是那样地热爱印象派,因为,从印象派开始,绘画不再局限于画什么,而是对怎样画感兴趣,画家们在形式和媒介上肆意展开了热闹缤纷的创新,以艺术的名义,人的思想也得以开放包容。
可能因为陈丹青自己是一个偏离轨道的人,所以他喜欢一些偏离规范的作品。局部提醒着我们去发现更多的独特的作品。
我还是蛮喜欢陈丹青老师唠家常般得谈自己的感受。对我这样的非专业、没啥艺术感悟力、循规蹈矩的人很友好。
入单|需要重温
一边读文稿一边二刷纪录片,嗯,果然还是绘画更长久。更想出去看展了,我仍是美术馆崇拜、展览崇拜的“大众”之一,还是想看懂厚厚的油画凝结层~最后感谢维米尔,让我终于想好了在新家卧室要挂哪幅画。
第二季开始换了出版社,书变贵了,纸感觉还变差了,其他都好
两句笔记「草稿和正稿……他心里清楚,某次神助,再无法重现,另几次各有瑕疵,再无法收回」,「所有好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享受记录,每幅好画凝固了画家的享受,愉悦,得意洋洋」。是艺术家的过程,也是我们平时实现工作生活爱好的过程。
在MET拍的《局部》第二季,在“我的大学”里讲述着“我的所看所学所悟所思”。一开篇就先交代了没上过大学,却明明在说自己的“大学故事”。不是在于MET里有多少画,而是在于每幅画都凝结着时间,以及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虽然说能进美术馆的基本是“过时”的东西,但耐看呀,所以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局部是细节,是另类的视角,是在别人都讲烂的东西你是否还能讲出不一样的。别说观众懂不懂,自己得有这个分享欲。正如书中所说,当所有人都在看《亚威农少女》时,陈丹青偏爱《斯坦因肖像》,因为他知道这是启蒙是初始。在我们完成杰作之前,总有那么一刻,我们为之努力很久,然后不经意地突破,我们不一定马上意识到,但慢慢我们会有体会,这就是创作的乐趣。
2020年3月看的视频还有点印象,只看文字会觉得有点碎。库尔贝到巴比松画派的柯罗卢梭米勒到印象派的马奈然后塞尚影响了马蒂斯和毕加索,有机会想看一看卡拉瓦乔和普桑,看一看凝结层,那句说的真好,美术馆里收藏的是层层叠叠的时间啊。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