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寻琴者的封面

寻琴者

郭强生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547739358

评分

★★★★★
书籍介绍
★斩获多项文学大奖、中国台湾实力派小说家郭强生全新长篇,《断代》之后内心沉潜之作。一部情感的寓言,写尽节制的爱慕,及与它等量的寂寞。朱天文、甘耀明、马世芳、焦元溥诚挚推荐。——一场雪,一架钢琴,一个人。《寻琴者》是郭强生直面自我之作,一部用时间换来的小说。“情”永远是人类的大哉问,世间诸多情感难以命名,犹如音乐之难以捕捉,捉摸不定却牵动心神。《寻琴者》如猫印般音符的轻缓语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倾诉了人、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灵魂归属,令人眷恋不已。“这本书既写出了深渊的黑暗,也写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马世芳) ★王德威作序推荐:“《寻琴者》是郭强生创作迄今最好的作品,也是近年来台湾小说难得的佳作。”——《寻琴者》辨识情感幽秘的共振,体贴人间孤独与爱的失落,铸造爱的灵魂与身体。人如何安放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生命之虚无与难以满足的渴望?如何寻找能够共鸣的灵魂?“有人在乐器中寻找,有人在歌声中寻找,也有人更幸运地,能够就在茫茫尘世间,找到了那个能够唤醒与过去、现在、未来产生共鸣的一种振动。那种振动,我们或者叫作信任,或者叫作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鸣程式,寻琴亦寻情,寻找你心里最真的那段旋律。——曾经的天才音乐少年为何变成看似“一事无成”的钢琴调音师?一个人与命运漫长的纠葛与和解,一场每个人都曾经历、正在经历或终将经历的深度自我寻访之旅。回望过去,我们到底是如何变成今天的自己?“梦想不是要去追逐的,也不是要你去拥有或征服的。它像是你的良心,你心里最真的旋律,而非身外之物。” ★一部纯净动人的“音乐小说”,写给所有受过伤的灵魂的一首温柔小夜曲,聆听字里行间所有的轻喟与低回。——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关乎失去与逝去的咏叹。“读《寻琴者》宛如聆听一首跌宕的曲子,让人不禁忆起门罗的《快乐影子之舞》、石黑一雄的《夜曲》、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三岛的《金阁寺》,甚至是恩田陆的《蜜蜂与远雷》……在这中篇里,几乎与所有音乐小说、与所有探讨人性与命运之复杂的小说、与所有追求艺术与美的伟大小说,都彼此呼应着。如此具有启发,如此难得。” ★《寻琴者》荣获多项文学大奖:Openbook好书奖·2020年度中文创作,2020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大奖,2021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奖”首奖,2020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2020博客来书店年度选书。 起初,我们都只是灵魂,还没有肉体。 神用音乐将灵魂骗进肉体,灵魂从此失去自由。 《寻琴者》是台湾作家郭强生继《断代》之后全新长篇,讲述一段如钢琴曲般悠扬动人的故事:一位拥有过人音乐天分的钢琴调音师,少年时的遭遇让他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时光与情感之中。一位年逾六十的生意人林桑,因妻子死后留下的一架钢琴与调音师相遇,两人结伴踏上寻琴之旅…… 一场雪,一架钢琴,一个人。《寻琴者》是一部纯净而悲伤的“音乐小说”,以“琴”来探索“情”这一大哉问。如猫印般音符的轻缓语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倾诉人、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灵魂归属,令人眷恋不已。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鸣程式,《寻琴者》辨识情感幽秘的共振,捕捉字里行间所有的轻喟与低回,体贴人间孤独与爱的失落,铸造爱的灵魂与身体。每个句子宛如音符精确而优雅,谱写爱慕与寂寞的怅惘,只为追寻灵魂共鸣与艺术至美的无悔。 寻琴亦寻情,寻找你心里最真的那段旋律。 郭强生,1964年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戏剧博士,目前为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曾获时报文学奖、开卷好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金鼎奖、九歌年度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夜行之子》《甜蜜与卑微》,长篇小说《惑乡之人》《断代》《寻琴者》,散文集《就是舍不得》《何不认真来悲伤》《我将前往的远方》,文学论著《文学公民》等。
目录
《寻琴者》的读者们
问世间,琴为何物?
1
2
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带着疑问去读《寻琴者》,是寻谁的琴,谁在寻琴。整本书流露一种自怜哀怨,宛如钢琴独奏。调音师“我”有太多的人生秘密:譬如他是音乐天才,一学期学习音乐能抵上别人五六年的努力。他家并不支持他的梦。他缘是老师们惜才使得他有练习钢琴的机会。他并非不愿成为站在台上为听众演奏的钢琴家。年少时的他,会因为早逝的钢琴家的随口承诺,满心欢喜过后瞬间坠入谷底。他选择沉浸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面无关求而不得的爱与努力却无法成功成名的恨。与林桑的相识往来,使他觉得自己的灵魂重新从身体中浮现。保守秘密令他慌乱。Partner一词让人惊喜惶恐。可惜的是,两个黑键无法并行。兜兜转转,“我”寻的琴,现实中剐坏的琴在近处,心中契合的琴,无处寻觅。作者不会弹钢琴,写古典乐略微冒险。PS:个人还是喜欢《断代》的爱恨交错与情感纠缠。
细腻又精致,情感描写与音乐形成了共振。“见多识广的人都能掰出一堆情节;只有那些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才能够真正诉说。”“曾经觉得这个世界严重走音,也许只是因为没有找到聆听方式。”
这故事没说完的感觉。几个人物有种影影绰绰,面目不清的感觉。最后也不明白在找什么……披着音乐的壳,讲了一个空洞的故事。
我对小说内容震撼不大,对宣传推荐的言辞震撼挺大。
音乐是陷阱 让灵魂受困于肉身 肉身是幌子 感情才是困境本身
小里小气
神通过音乐诱使灵魂放弃自由 进入了肉体
即使不谈同志,也是很好的小说。记忆高超却不露痕迹,情真而克制,不同人物之间微妙错综的对位。还有很多值得专门讨论的细节。
在小说的作者后记里,读到了自己为什么会为“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这句话感动的原因,生命中所有的疯狂、喜悦、悲伤、孤独一刹那突然都聚焦在那个当下,她又是如何地讶异与心惊,但又无退路了。多年后想起这本小说,故事可能不记得,类似的开头“起初,我们都只是灵魂,还没有肉体”,可能会记得。人类,大概都厌恶自己,唾弃孤寂却有离不得孤寂。
曾经觉得这个世界严重走音,其实只是因为没有找到聆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