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京绮梦的封面

东京绮梦

[荷兰] 伊恩·布鲁玛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547740163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入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接触身边的一切。

离开日本数十年后,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

目录
图片列表
一 结缘:“浪漫”的日本
二 初见东京:在幻梦与现实间游走
三 “情色、怪诞与无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关于这本书的一些事:要感谢编辑,这本书原本安排的翻译时间我正好颓靡状态不佳,编辑给了我很多宽容和支持。要感谢我曾经的日语老师,每天把娃哄睡之后和我一起讨论其中涉及日语原文的翻译和资料查找取舍,并且认真地对老婆说“你先睡,我要完成何雨珈的今日作业。”要感谢少男在微信上听我絮叨这本书(他应该在聊天记录里已经看完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要感谢许知远在播客里推荐,他来成都的时候我和他聊起这本书,发现我在翻译的时候他刚好在东京读这本书,挺奇妙的。要感谢伊恩布鲁玛,一如既往地妙笔生花。
作者在日本和各类先锋艺术家混迹六年写成的经历,很多艺术行为都突破了我的想象和可知的人类底线。对日本文化一直很感兴趣,一个遥远的岛国却默默在进行着文化输出,太多西方人爱日本,但同时日本人又不不接受他们,认为“毛唐”不管日语如何流利,如何了解他们的文化,仍旧是外人。
伊恩·布鲁玛,《午夜牛郎》导演施莱辛格的外甥,同时也是将关注重心放在战争与电影(及其他艺术)的关系、日本文化研究方面的学者;由于个人硕士也做此方面的内容,所以读了好几本他的书,说实话,相比那些正经的,还是这部类似“回忆录”文体、几乎没有学理性/知识点的书好。文笔敏锐,情感真实,布鲁玛宛如化身成从乡进城(日本)的“午夜牛郎”,流连在各个电影院、剧场、会所与艺术家之间。身为一个寂寂无名的“普通人”,以异邦人的视角,感同身受地写出了日本最后的前卫年代里的那些绮丽梦幻。
可读性相当高,关于“外来人”的有趣见解很多。
一个荷兰外国人70年代在日本的回忆日记,老实说,没什么看点,书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唐纳德里奇,黑泽明还有日本电影圈,艺术圈中的事,没什么太深入的见解和看点。整本书最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黑泽明拍《蜘蛛巢城》的时候因为那个时代建筑不应该有铁钉,所以把盖好的城池拆了,不得不说,70年代的崛起日本真是有钱和舍得花钱。
我边看边想,高圆圆肯定会很羡慕你吧。
作者给我一种干啥啥不行的感觉 那个年代外国人身份真好用啊
类似于作者的东京回忆录,蛮精彩的。当然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些经历多少得益于“白男”的身份。结尾致谢部分,注意到作者跟文中提到的第一位日本妻子离了婚,并娶了第二任日本妻子。
70年代日本艺术游记。 日本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没有什么会长久。这是人生的忧伤与美丽。 我仍然沉浸在他人的生活中,一直在学习,却没有任何创造;像照相机一样不断反思,却没有做出自己的任何贡献。 我没有做好安定下来的准备,但也渴望安全感。从别人的视角去体验危险的生活要更容易些。
有关这个作者在理想国M系列译丛中的几本关于日本的作品,目前为止我都看完了。比起其他,我仅花了四个小时的时间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这本书。有一说一,内容算是平面地过了一遍某些日本传统特色;多少有些感慨作者在日的生活体验和经历,真丰富。我个人看完本书后的最大收获是,莫名其妙且稀里糊涂地好像有那么点理解了东奥开幕会的某些场景。对此,或许这会让人感到一定程度上的哭笑不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