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海胶囊的封面

上海胶囊

btr

出版时间

2021-12-31

ISBN

9787547741337

评分

★★★★★

标签

设计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凝视那道划过天际的流星,或是留意到雨后城市中微妙的变化?《上海胶囊》邀请你进入一个超越日常的世界,在那里,熟悉的街头巷尾隐藏着非凡的故事和深邃的思考。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体验一场由神秘事件触发的心灵之旅,感受建筑中的隐秘生命、公园相亲角的独特创意以及历史学家对时空的探索。在这部小说中,现实与虚构交织,生活与艺术共鸣,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简介
btr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上海作家、译者、创作者与当代艺术评论家。他的著作包括《上海:城市生活笔记》(2003)、《迷走·神经》(2013)、《迷你》(2016)和《意思意思》(2017)。作为翻译家,他将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2009)、萨奇的《残酷极简思维》(2013)等作品引入中文读者视野。他曾策划大声展文学单元(北京,2012)和朱浩摄影展《就像电影一样》(2016)。个展如《意思意思》(2017)和《21.4平方米的朝圣之旅》(2019)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实践。他的评论广泛发表于《小说界》、歌德学院在线杂志等,2014年他还创立了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 Mort),持续分享对城市生活、文学、电影和当代艺术的见解。
推荐理由
《上海胶囊》是一部融合现实与想象,探索生活本质与多元文化视角的作品。它引领读者深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隐藏的未知世界,并通过时空旅行、艺术创作和哲学探讨,挑战常规认知,启发对历史、未来以及个人身份的深思。无论是对城市生活有共鸣的都市人,还是热衷于文学实验和跨文化交流的读者,《上海胶囊》都提供了一次独特而富有哲理的阅读体验。
适合哪些人读
喜欢城市题材和文学实验的读者
热衷于哲学探讨和文化交融的思考者
对时间旅行、艺术创作或历史分析感兴趣的爱好者
寻求在忙碌生活中发现诗意与哲理的都市人。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来自2060年的历史学家穿越回2021年的上海
“不怕头疼在词语的迷宫里如堂吉诃德般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本一看就是btr老师写的书。真正的是在「玩文字」。真是太现代了。
拿到书一口气读完了,很喜欢!好多次自己笑得像个神经病,太好看了。我认为btr拥有最奇妙的脑洞,是最好的城市漫游者。延庆路门口很多麻雀的调剂商店,五原路仙人掌灯泡店,伊朗领馆的十字路口,人民公园和对面有影展的电影院,行道树蜕皮和长出的突起,甚至沿着苏州河的视障盲人体验活动,这些也是我经常看到和参与过的,但我写不出他的文字。对周围环境细腻又敏感,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可以信手拈来引用和对照,又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btr真是让人嫉妒啊。
btr在尽力把上海写得有趣。但是很可惜,形式上的多样并不能掩盖故事本身的浅薄。本书更多的可能是展现了拥有多层社会身份的作者所想创造的另一种文学表达样式。很令人惋惜,书中透出了作者强烈的表达欲和高超的鉴赏功底;要是brt愿意,也可以花点时间在其他更合合适的表达渠道上。音乐,绘画,雕塑,都可以。不要因为文字好搞就这么搞。这真不行。
形式大于内容。装帧跟不上形式。名词的堆砌。形容词动词的地狱。上一个这样用句号的作家是庆山老师。下一个是写评语的我。
有一眯眯《爱情神话》个米道。要是把这本书归为文学你就输了,倒不如看作奇奇怪怪的先锋行为艺术,企图用文字影响现实的反试验,即便有人会批评它没什么营养,却也如垃圾食品般令人愉悦。
绝对上海制造。因为这也是文字版中餐日作啊。
后现代神经病文本 == 文字垃圾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