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的封面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

陈爽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

978754860827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通过文本辨析和图版对照,判定大量魏晋南北朝墓志直接抄录了墓主家族谱牒,并对谱牒残章做了辑录与格式复原,作出了社会史的初步考察。这一研究可视为中古社会史资料的一次重新发现。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六朝墓志中辑录到二百余件原始谱谍,每件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世系记录完整,婚姻历官总字数多达数万字,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家庭结构、性别比例、婚姻状况、嫡庶之别等中古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从而拓展了中古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

目录
目录
古谱新探(史论篇)
第一章引论:中古谱牒研究的史料与视角
第一节古谱寻证:中古谱牒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从文字辑佚到文本解构:中古谱牒研究中的史料岌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P550《崔长晖墓志》,叙录云“为炫耀家世,墓志有意把四女放到了三子之前”,不足以取信。
虽然很厚,但主干部分很快就能看完的。。。
匆匆读完主体部分。“两晋南北朝墓志中这些位于特殊位置,并以特殊行款记录家族谱系的文本,应当就是墓主家族谱牒的直接抄录或经过简单改写的节录。”在此认知基础上,以《世说人名谱》为骨架,参之碑刻材料,进行中古谱牒的复原工作。ps:在整理碑志录文时,标注平阙和转行都具重要性(即理解碑刻文献生成的面貌,而非仅仅根据录文处理文本信息)。
作者在徐渊“异刻”说的基础上,指出在墓志正文之外添加的“谱系”是抄自谱牒,这个线索非常好。不过,现存中古谱牒的实物唯有两件高昌残卷,谱图式样与马王堆《丧服图》十分近似,应视作中古谱牒复原的基本依据。作者反而认为应当依据南宋汪藻《世说新语序录·世说人名谱》的格式复原中古谱牒,此《谱》明显是作者在第六章指出的“欧苏谱法”的产物,是对《史记》之《表》、郑玄《诗谱》“上下旁行”的模仿,并非沿袭自中古谱牒。作者还认为墓志中的“平阙”体例也应该来自谱牒。这些想法都未必合理,从谱牒到墓志是一个“读图”的过程,并不能视作简单的抄录。图是二维的,墓志却是一维的,“平阙”正是这种转换下的产物。总而言之,作者搜集的资料都很有趣,也很有启发,但论复原中古谱牒却犹有未尽。
纪念下上班摸鱼看完的第一本书(问就是老板被隔离了)。基本是对“家谱”的研究,氏谱少,玉牒无。
从陈直“南北朝家谱载于刻石者”的文史考古论断,搜集唐前墓志之中作为谱牒的史料,以金石括例之学并参旧书(世说注、文选注、姓纂、世说人名谱乃至宋明家谱)及新出(敦煌吐鲁番文书)古谱佚文,构建了墓志和谱牒两种文献类型的联系,显示中古史的时兴方向:如谱牒文献由私入官的制度运作、谱学知识的社会功能、墓志的“书法”“异刻”和“志例”(复原中古墓志谱牒书写格式)、镌谱入石的骈散文体改造与文本需求、墓志谱牒与基于家庭重建法的社会史统计(中古谱牒重视女性背后的血缘婚宦,宋以后变化)、引谱入志例的消失(唐以后选举士庶婚姻制度变化)。书中沈约“朱笔隐注”之“谱籍”,或与赵超宗妻墓志的双行小注相类,以谢氏墓志与汪藻世说谢氏谱比对复原可备,近三百页墓志谱牒辑存有拓片可观。页61笔误《左棻墓志》为北魏。
翻阅。第五章最有旨趣,且可以结合传统史料做更细密的推进。中古史往往只能针对集团、族望等概念说一些虚实莫辨的话,如果能借鉴华南学者对明清人们如何基于现实利益创造性地接续族谱的研究成果,加上本书提供的新思路,也许能缓解这种窘境。
婚、宦,社会史,谱碟从私家著述进入公共领域,中古门阀的呈现面之一。收了很多墓志工具书,可与毛汉光对读,也能和假期重温过的中古史课连起来(大概因为作者是田老的学生,会心一笑)。虽题为中古但也大量着墨于中古以降的谱碟流变,南北嫡庶差异与谱碟女性书法义例是很感兴趣的两个点,尤其是后者,想到焦老师之前做过的唐代女性墓志的研究和讲座,不过到明清又是另一种研究路数了。
第199页第二段第一句有语病
综述:潘光旦-杨殿珣-多贺秋五郎-陈直-盛清沂-郭锋-徐扬杰 定义:以记录家族世系、官爵和婚姻状况为主要内容,并具备特定文书格式的文本 与谱系、家传、谱状、姓氏书有别-魏晋(婚、宦)→隋唐(姓氏、郡望)-东汉最早私谱《子云家谱》-北朝大规模官谱修撰始于孝文帝-六朝时期私谱呈审流程:在朝官宦世家按统一格式书写官爵、婚姻,交知谱事(尚书省郎官)审核,后交皇帝,存档;次等士族由地方统计并交付中央-士籍,据士族呈报谱状直接标注于户籍-汉唐私谱,谱状不分,无法律效力-按辈分列,一人一列,父祖子女男女依次,母系外家郡望、父祖职官重要,后娶再嫁地位等同-重视女性谱系,不讳再嫁后娶,记录非直系女性-嫡庶学术史:陈寅恪、余逊、唐,陈爽认为简单南北区别不合事实,主要是后娶现象普遍化造成的政治、经济继承问题-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