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战上海的封面

战上海

刘统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48614845

评分

★★★★★
书籍介绍

70年前,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上海解放对新中国意义重大。本书讲述了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没有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经验的共产党人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战胜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解放上海、安定上海,将毛泽东的预言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变成现实。本书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从史料出发,以细节写史,以文学的笔法还原历史的真实,辅以100幅历史图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原创著作。

刘统,历史学博士,1951年生,前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国军事史研究。著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等。编著有《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决战东北》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

目录
第 1 章 谋划解放大上海 ••••••••••••••••••••••••••••••••••••••••••••••••••••••••••••• 001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蒋介石被迫下野 ◎ 密谋转移台湾 ◎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南京解放 ◎ 城市接管与纪律 ◎ 陈毅主持丹阳整训 ◎ 给战士普及《城市常识》 ◎ 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第 2 章 黎明前的黑暗 •••••••••••••••••••••••••••••••••••••••••••••••••••••••••••••••••• 025
◎ 秘密运送到台湾的黄金 ◎ 国民党大量转移物资 ◎ 破坏江南造船厂 ◎ 汤恩伯部署上海防御 ◎ 毛森在上海的大屠杀 ◎ 中共上海地下电台被破坏 ◎ 张权起义失败被害 ◎ 国民党对学校展开大逮捕 ◎ 交通大学学生穆汉祥、史霄雯遇难 ◎ 解放后迎接出狱的同志 ◎ 寻找遇难者 ◎ 交通大学悼念穆史二烈士
第 3 章 上海战役 ••••••••••••••••••••••••••••••••••••••••••••••••••••••••••••••••••••••••••• 053
◎ 粟裕、张震部署上海战役 ◎ 月浦、刘行初战受挫 ◎ 迂回进攻浦东 ◎ 高桥之战 ◎ 市区战斗禁止使用炮火 ◎ 刘昌义起义 ◎ 王鼎钧死里逃生 ◎ 吴淞国民党军总溃退 ◎ 工人保护工厂设备 ◎ 严格的入城纪律 ◎ 解放军露宿街头 ◎ 解放上海军政全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攻城容易守城难,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如何治理是在解放上海后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
结合疫情背景,发现现在的经济管理手段都能找到当年的影子。另外,不得不说,苏联的援助真是决定性的啊
别把它当作学术读物或历史读物,更像是报告文学的风格。
是一部“应时”的历史书籍,价值在于作者对上海解放前后的历史档案(主要是报纸)作了较多的阅读,因而作为一般性的知识普及尚可。书中大量摘抄报纸的二手资料的堆积以及由此造成的史料的碎片化,不同章节除了面上历史背景的阐述以外,较多的铺陈了历史报纸中摘抄来的大量新闻内容,有明显的充字数的现象。
对照《烽火巴黎》、张济顺《远去的都市》,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作者史观较为陈旧正统,缺乏反思批判,常常写来像是政治宣传。他所称赞的迅速安定局面,其实不脱武力后盾+管制经济,有些叙述则属矛盾,如既说上海“一穷二白”,又说到上海提供大量税收、国债。尽管如此,书中不少细节仍不有价值,也让人看到当时计划经济对市场的竭力打压和污名化。这是比看《远去的都市》时更强烈的一个感觉:当时的上海,一如明初的苏州,是前朝留下的一个富裕但不驯服的核心,必须强力驯化。事实表明,他们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但不那么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解放并系统接管上海的战斗故事
完全不了解解放初期的上海,这本书让我了解颇多。最高赞的评价有点搞笑了。那个时候的上海,国民党飞机轰炸,海路战舰水雷封锁(上海粮食60%靠进口,进口断了要百分百靠国内),流通假钞,特务,散兵游勇,黑帮,投机商人,加上被国民党卷走300万两黄金,能搬走的搬光,等等等等。共产党能把这烂摊子收拾好我觉得相当牛了,尤其是陈云稳定粮价的措施,事先准备充分,出手果断,时机把握完美,这他喵的叫不会治理?还批判用武力做后盾,管制经济,笑死,真是爱口嗨。
这本一般,命题作文且赶工痕迹过于明显,质量远不如那几本解放战争史。“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可建设没有完成时,时至今日,还善于吗。
看到几个人都在说作者史观较为陈旧,那你们说说,到底什么样的史观才不陈旧?你们到底想表达什么?
2.5星,传统的党史写作,确实是应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