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艺术的故事的封面

艺术的故事

[英] E. H. 贡布里希

出版时间

2015-07-19

ISBN

9787549413140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艺术的故事》是艺术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出版5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入门书。全世界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通过贡布里希的讲述认识了这位真正的大师,他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地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

《艺术的故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以其新的版本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

作者: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获得的荣誉有:功勋团成员(O.M),高级英帝国勋爵士(C.B.E),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 1959年起,担任院长和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他于1972年受封爵士,并于1988年受封勋章。他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奖项及荣誉,包括:歌德奖(1994年)和维也纳市金质奖章(1994年)。主要著作有《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1960年),《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1979年),以及10部论文及评论集,均由费顿出版社出版。他于2001年在伦敦去世前,完成了人们期待已久和广为关注的最后一部著作:《偏爱原始性》,出版后获得巨大赞誉。

译者:范景中,1951年生,天津人。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导师卢鸿基先生。曾任《...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从文艺复兴的章节开始读出感觉,在这之前艺术和宗教捆绑的太紧密了,兴趣寥寥。另外这本书应该叫《西方艺术的故事》,涉及东方艺术发展的段落实在太少,基本都是为了述说对西方艺术的阶段性影响而写,需要找其他书籍补齐。
文字何其笨拙!什么是现象学?去看印象派!什么是逃逸线?去看超现实!轻巧地解释了我之前无法始终无法理解的当代艺术。浅显是有意为之,不是缺陷。
看了四个月,终于读完了。对西方宗教的隔膜让我对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有些吃力,从这也能看出宗教对西方艺术的影响之大。到后来印象派、现代派的出现,我想就是艺术家的目的从单纯的感官上对于美的欣赏,而转变到从艺术品中激发想象的力量而让人沉思。这也是匠人和艺术家的不同。其实读完全书,觉得自己对西方艺术的欣赏能力没有什么本质上的飞跃,毕竟有一层文化的隔膜在那儿。另外,还是要多从亲身观摩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历代艺术家坚持不懈地与妨碍他们精确描绘视觉世界的知识进行斗争,即在"所见Seeing/Thought"与"所知Knowing/Perception "之间寻求平衡;艺术意味着技巧,而科学意味着知识。人文科学如果对价值失去兴趣,就等于自杀。
好厚重一本,捧读累人。艺术的故事在十九世纪以前几乎就是单纯的艺术本身的故事,围绕着“欲兴一利必生一弊”的逻辑展开,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催生了新问题,但在十九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经验世界的复杂化,风格、个人、传统全都面临着新的危机。贡布里希真巨笔如椽,绘画、雕塑以及建筑艺术都照顾到了。
一段难以言表的美妙旅途。确实是绝佳的艺术史入门书,从影响艺术未来发展的问题入手徐徐展开,贡氏清晰而不乏深度的叙述,牢牢抓住了这个史前时代的壁画一直延续到当下各种尚未寻到某种核心任务的略显无章的多样艺术的脉络和核心而有趣的问题,而最终的诉求也包括培养更多有良好的艺术趣味的观众。正如贡氏所言,可能确实没有艺术这回事,它永远是在艺术家,批评家(尽管身负骂名),观众们共同形成的一个漫长的传统里才能被识别。核心当然是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语言也确实永远无法描绘出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但贡氏还是竭尽所能以一种惊人的谦卑心态试图引领我们去思考艺术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热爱艺术的认真读者没有可能拒绝这样热情且充满真知灼见的邀请。
好好好终于读完!
艺术的入门好书
买来以后在家闲置了好久,再次打开的时候一股子霉味儿,书的厚度和“艺术”之名让人望而却步,真正翻开才知道内容其实非常平易近人,尤其开头的内容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真是一本普及类的好书,怪不得多次重印。 书虽厚,但是大量配图,读起来意外地快。
好的艺术是有温度的,好的艺术家往往是最真诚纯粹的,也是内心最复杂的!没有艺术世界就是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