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偏爱原始性的封面

偏爱原始性

[英]E.H.贡布里希

出版时间

2016-03-31

ISBN

9787549415243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偏爱原始性》研究视觉艺术趣味变化史上反复发生的一个现象:古老而单纯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审美上要优于后来变得柔弱、颓废的作品。贡布里希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古典时代,既把它与西塞罗关于放纵感官会导致厌恶的观察联系起来,又把它与艺术发展像生命体一样会生长、会成熟、会腐败以致死亡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比喻联系起来。一代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更偏爱早期风格所具有的力量、高贵和真诚,而厌恶精致的风格,因为它以腐败和俗气诉诸人们的感官。《偏爱原始性》总结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索,他论证严密,旁征博引,讨论了相关作者、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塑造和改变这些观念时所起的作用。

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勋团成员(O.M ),高级英帝国爵士(C.B.E)。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第16版,1995年),《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第6版,2002年),《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1979年)。还出版有论文集,“文艺复兴艺术研究”四卷,第一卷《规范与形式》(1966年)、第二卷《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1972年)、第三卷《阿佩莱斯的遗产》(1976年)、第四卷《老大师新解》( 1986年),《木马沉思录——艺术理论文集》(1963年),《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1982年),《敬献集——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者》(1984年),《我们时代的话题——20...

(展开全部)

目录
译者序 艺术史家是文明的代言人 / 7
前言 偏爱原始性 / 23
第一章 柏拉图的偏爱 / 27
插曲:进步还是衰落? / 50
第二章 崇高的崛起 / 5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范景中在喜马拉雅《西方艺术史》讲座中,有一讲专门谈到艺术原始性——“偏爱原始性:向往纯真”。于是特意找了贡布里希的收山之作《偏爱原始性》来读,这是“一本关于原始性品味运动的书”。按照心理学原则,过度的完美必然导致厌恶,凡是“偏爱”一旦陷入狂热,完美皆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原始的趣味亦必将复兴追求纯真。阅读贡布里希有知识储备的门槛,哲学、修辞学、文学、绘画、美学,大量文献汪洋恣肆,感觉我掉坑里了。
想成為他的學生(學識太牛逼了)
一方面我们试图去重新激活人与世界照面时的那种本能的好奇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那里发现一个更广大的自然。 当我们意识到艺术似乎走上了从模仿到表现的道路,我们就想要去回到那个拜托人为控制的,将自身寄于天地或天下之间的时刻。 我们会疑惑,人类精神的纵深,真的比得上第一眼接受自然时的平面吗?
打算2年之后再读一遍,看有没有理解的更多。 读它,暴露了自己对19世纪以前懂得太少了。 但好书就是读一本胜十本。
贡布里希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用非常简洁的文字去讲述非常复杂的理论。
三星就是给翻译的,还是找原文吧,译本实在是越读越担心…译者自己那所谓中西互融的抱负点到为止就好了,没必要在某些细节上强行….例如把pilgrim译成香客,实在没必要,一个词便足以把其他段落建立起来的语境全毁了… 倘若真的要抠细节,也有好多令人愤怒的错漏!赫尔德那篇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Tast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s Where It once Had Flourished翻译成《趣味在曾经兴盛的各国中衰退的原因》,实在是指向不明….单看中文,曾经兴盛的是国家还是趣味?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难嚼
起初想先大概浏览一遍再细看,没想到粗读就拖拉了两个多月才翻完。
这个译本不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