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反造型的封面

反造型

[日] 隈研吾

出版时间

2010-08-31

ISBN

978754950031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最新的一部著作,以他最著名的几个项目(日向邸、水玻璃、龟老山、森林舞台、村井美术馆、莲屋)为架构,本书以最广阔的视域和最深入的探索,发掘并展现了隈研吾建筑设计背后的思维脉络和观念底蕴。作为日本当代建筑设计的代表,隈研吾那些关于“将建筑隐去”、“让建筑同自然相连”的实践探索为人们熟知,当他的作品遍布全球特别是近年来充斥于中国各大城市成为地标时,我们更应该了解这位以“负”为“胜”的建筑大师在创作中的理念总结和思路发展,它将成为我们立足全球视野发扬本土建筑特质的良好借鉴。

《反造型》反的是立柱、台基、割裂、突显、以图像观看主导的建筑体验和传播方式……隈研吾在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审视建筑的新思路。如果柯布西耶式的建筑是方向性、目的明确的“波”,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暧昧、扩散性的“粒子”?借着为布鲁诺·陶特正名,他试图打破造型体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对新材料的可能性、建筑与自然的关联性等角度,在探索多元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隈研吾,日本建筑设计大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多年来,他一直在设计实践中探讨“建筑怎样才会消失”的命题,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亚洲都市的杂乱无章,在被当成常见缺点的同时亦是其魅力所在,隈研吾正是从当下性和本土性出发,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

目录
序第一章 连接日向邸第二章 流出水/玻璃第三章 隐去龟老山第四章 极少化 森林舞台第五章 村井美术馆第六章 莲屋第七章 粉碎成粒子
用户评论
反的是立柱、台基、割裂、突显、以图像观看主导的建筑体验和传播方式……隈研吾在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审视建筑的新思路。如果柯布西耶式的建筑是方向性、目的明确的“波”,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暧昧、扩散性的“粒子”?借着为布鲁诺·陶特正名,他试图打破造型体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对新材料的可能性、建筑与自然的关联性等角度,在探索多元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最具哲学内涵的建筑师
从哲学角度来讲建筑设计,主体客体关系云云。反正我是没有看懂。
至此,应该大致看完了有中文版的隈研吾。是我错觉么?这本里面从序言开始有些和之前内容重合。当重温吧。
只有日本建筑师对自然才会执念到这种地步……
圈地与自然、本体与客体 、孤立与联系、现代 5 法则与金融机构…延伸至西方哲学与东方空性,粒子化的讨论,偎酱不仅有强大的理论思考还有躬行的行为,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建筑营造书
为了写作业八百倍看书
又名《隈研吾建筑的哲学分析》,几乎批判性颠覆了20世纪整个西方建筑体系,反对从周边环境中强烈而清晰地凸显出来的造型体建筑,认为大地是建筑的原点,建筑是主体与世界之间的连接性装置。很有意思的建筑家视角,将哲学史、绘画史与建筑史平行理解,指出传媒体系的倾向(可展示性)会诱导建筑的形状,柯布西耶和密斯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才得以奠定现代建筑大师地位,被建筑史所选择,陶特也是因为背离了这一点被时代抛弃(隈研吾多次为他正名,并试图重新扭转回这条道路上来)。看似很薄却信息密度很大的一本书,隈研吾的哲学水准令人惊叹,水/玻璃的项目堪称惊艳。
东方哲学,将西方一些看似根深蒂固的东西切得细碎。就是太难看下去了
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