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宗教的封面

中国的宗教

马克斯·韦伯

出版时间

2010-08-31

ISBN

978754950046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韦伯长篇大论地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例如:传统主义的价值取向、巫术性的世界图像)、做出的是什么(例如:家产制政体、家族社会、家族经济组合),以及所想与所做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主导此一辩证关系之进行的儒教官绅知识阶层,于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得中国整体文明进展之与西方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韦伯的研究虽然仍属历史范畴,其途径却与一般史学者惯常采用的稍有出入。简言之,韦伯较注重的是贯穿于整个文明中一些较为不变的现象。因此,尽管王朝屡屡更迭,官制也代代有差,在韦伯看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家产制支配后,中国基本上就是个家产官僚制国家,具有家产官僚制的一般特性(而置诸如君权相权消长等问题不谈)。

马克斯·韦伯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与爱米尔·杜尔凯姆(Durkheim),早期流行的另一说为马克斯·韦伯,埃米尔·迪尔凯姆,格奥尔格·齐美尔)。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他和迪尔凯姆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也是宏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目录
总序一 余英时
总序二 苏国勋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简惠美
导言韦伯与《中国的宗教》康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太厉害了,一位没有第一手资料的非汉学家在100年前已经洞悉到汉文明的本质,佩服。(感觉让现在的汉学家去写,也写不出。
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
这本书我看过,俞敏洪一定没看过 克里斯马感觉高大上 巫术研究了很多
以写书评作为动力去读一本书,效果真的和随手翻翻大不一样。很庆幸非常扎实地读完这本伟大的著作。想要反驳韦伯的论点,最终还是失败告终。
韦伯的大范围,理念型研究真的很动人,但现在的趋势依然是选一个县城掘地三尺做实证,就很无奈。这本感觉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后半对“宗教”系列问题的分析。韦伯的强大之处在于,就算史实部分有错误,被否掉,但是他建立的理论可以不倒。要驳倒这套理论,批判者必须自己建立起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但这已经越来越难有人做到了。翻译的中文水平感人,之后读英文版了。
原来读新教伦理那本时,不明所以,看了这本以后,能更好明白韦伯为何从宗教来阐释中国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迥异,纵然正统与异端及结论有好几段逻辑不是很清晰,对中国宗教精神内核的解读也未必正确,关于中国社会状况的描述也有一些讹误之处。但正如杨庆堃在卷尾写的导语一样,韦伯最大的贡献是方法与视角上对涂尔干和帕森斯的突破,二者均将宗教放到社会系统中的结构性功能来看待,来观察原始社会的宗教,而韦伯则将宗教、伦理问题与社会经济变迁结合起来,跨地区的建立了比较宗教社会学的框架雏形。
前面还挺明白的,越看越不清楚,越看越不明白,我还以为是我的问题,但也一直囫囵的看完了。看完正文看导论,才觉得不是我的问题,是写的就是有点问题,语言上和内容上,但不影响学习,尤其是最后的导论给仔细的分析总结加评论了一番之后。觉得前面的坚持还是有意义的,且这本书值得四颗星。
如今已经蔚为大观的比较文明研究,历史社会学,乃至从日本学界转手到西方的古代中国研究,几乎都能从韦伯的这本书里找到源头。从前四章的社会学分析过渡到后来作为中国人精神的“中心主题”。多为学者所忽视的是,夹在导言和中间考察之间的“中国的宗教”,是“新教伦理”最重要反题,对勘二者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世界图景的理性化”问题最重要的线索。
补标。韦伯总是被老中当做靶子;为了做pre细细读了韦伯对中国的论述,除了一些硬伤,大部分论断都不错。爱攻击韦伯的人大抵没读懂他对“理性化”的真实态度,不然该把韦伯的论述引为民族“优越性”的例证了。(笑)
虽然论证材料不是很充分,用的也大多是二手文献,但分析思路仍体现出经典社会学家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