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的封面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美] 史景迁

出版时间

2011-02-28

ISBN

978754950224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满清政权何以维持长达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其中的重要关键是满人入关之后即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是不足长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思想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满人的统治。雍正刊刻印行的《大义觉迷录》一书,除了政治动机之外,更蕴含了内在深层的文化意义。本书讲述了《大义觉迷录》这部奇书的形成、流传、禁毁的细腻过程,乃由其间横生的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旧文人的宿命。

目录
总 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 郑培凯 鄢 秀
001 前 言
005 资料来源说明
009 单位换算说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果然奇案自有奇料理,《大义觉迷录——关于朕登基前后若干历史问题之正义》……
看完觉得非常心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果然是我那熟悉又陌生,可怜又滑稽,自命不凡又妖氛弥漫的土地和人民。
雍正给自己洗白白的故事,不过他显然低估了大众传媒的力量。“或许可以说,两位皇帝都错了。一个皇帝以为向天下人说明对他不利的传言,便可以让流言不攻自破,因为眼睛雪亮的后代会尊敬他。但是他的子民却记得了谣言,而忘记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位皇帝却以为把书毁掉,便能告慰父皇的在天之灵。而他的子民却以为他之所以想毁去此书,就是因为书中内容乃真有其事。”
“一个皇帝以为向天下人说明对他不利的传言,便可让流言不攻自破,因为眼睛雪亮的后代会尊敬他。但是他的子民却记得了谣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位皇帝却以为把书毁掉,便能告慰父皇在天之灵。而他的子民却以为他之所以想毁去此书,就是因为书中内容乃真有其事。”
身份的认同感 华夷之辨 儒家学说的矛盾性 被一一道来 一切宛若小说 却又是历史 实在是不同寻常的体验 汉学家从历史案件中挖掘晚期帝国的统治法术和运行规律已经是登峰造极 新的探索方向正在酝酿
引人入胜 十分好读
用小说的手法写出了这一著名事件
译后记从民族认同的角度剖析此书。其实亦可以传播学视角观《大义觉迷录》的形成、流传、禁毁。雍正亲自下场辟谣,但未能端正视听,引起天下之人竞窥宫廷斗争——子民只记得谣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其子乾隆亦不能杜天下人悠悠之口——子民以为他之所以想毁去此书,是因书中内容真有其事。更加悖谬的是,吕留良、曾静的反满言论,恰给革命党人“递刀子”——提供攻讦清廷的材料。 最有趣的是书中雍正、曾静的对辩。雍正循循善诱,曾静察觉自己昨日之非。过程像极了驯化。曾静“向为禽兽,今转人胎”,从用“弥天重犯”代称到“俯首认罪以本名示人,象征了重生。而当最后,弹性的边界变得坚固,曾静被杀,也代表一种思维方式的衰落。权力寻求解释,权力从不解释。
写的很生动,通过曾静案描绘了一幅雍正时代的画卷。雍正想通过大义觉迷录来昭告天下自己的合法性,反而老百姓记住的是其中蝇营狗苟的细枝末节。乾隆禁止大义觉迷录,却更让后人相信那些细枝末节的正确性。 历史是不能全靠官方力量压制的。
其实以个人直觉揣测,故事中对史料的爬梳剪裁不无疏漏与臆想,然史景迁的价值更多的乃在于这种故事完整性的搭建,以及自带他者视角的不时展现(这一点其实也经常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