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的封面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徐小虎

出版时间

2014-01-01

ISBN

9787549505999

评分

★★★★★
书籍介绍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 生于南京,具有中德双重血统,小学和初中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就读于美国班宁顿学院,之后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中国艺术史,五十岁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徐小虎教授受王季迁启发,总结出“笔墨行为”(brushwork behavior)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穷三十年之心力,综合日本书画断代研究和西方的风格分析,开拓出一套清晰缜密的鉴定方法,集中体现在《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中。 如今,徐小虎仍在以巨大的学术热情,呼吁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真迹史”。 王季迁(1907—2002) 江苏苏州人,知名收藏家,先后追随顾麟士、吴湖帆学习绘画及鉴赏。1935年,当选为故宫博物院赴伦敦展览的审查委员,逐渐确立在中国书画鉴赏领域的地位。1949年,王季迁移居美国纽约,博览各大博物馆的书画精品。 王季迁在鉴定书画真伪、年代上有过人的眼力,对艺术的欣赏品味也为人称颂。在美期间,大批私人收藏的中国书画流散海外,他借机收藏了《朝元仙杖图》、《韩熙载夜宴图》、《早春图》、《竹石图》等大量书画。王季迁在中国书画方面的知识广泛渊博,与众多学者、收藏家交往频繁,为西方世界真正鉴赏并深入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开启了难得而又可靠的门径。许多设有中国书画部门的拍卖公司,也都纷纷聘请他担任顾问。 王季迁平时撰文甚少,除本次访谈外,只留下数篇文章和吉光片羽般的书画评语。
目录
用另一种方式观看中国画
追忆王季迁老师
自序
第一篇 气韵、画品、纸绢、笔墨等的鉴赏
关于谢赫“气韵生动”的解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高一初读,真的是什么时候读进去都会读出东西来。
雖然徐的問題劍走「偏鋒」,但王確實是「真」大師。
对中国画完全只有业余的了解,但这本书看得我五内俱焚。首先是他们把抽象的艺术精神和文人传统,完全还原到笔墨的层次,让它变得可以识别可以辨析,可以具体地解释审美标准,这实在是学问做到了精通。当然它依然是一次高语境的谈话,需要很多知识准备,而两位谈话者天真无邪,让我们得以进入。这是现代性迸发的时刻,最终传统不仅仅是停留在画面上的东西,也可以被生活引为原则。
需要意会的地方挺多,当然大部分是因为我对作品太不熟悉了。想找本各家皴法详解来看看。看前言的时候就在想,后来一查,徐在普林斯顿的导师果然是方闻。Such a slippery ground, Chinese art history.
徐小虎可爱得像子路
真一本好书,真专家把原本难理解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门外汉听。想想很多假专家,只会装神弄鬼。 斗胆粗略总结一下,全书围绕“气韵生动”的笔墨展开,什么是传统书画里的气韵生动,怎么做到气韵生动,以及不同朝代的大师们不同风格的气韵生动。
虽然有部分读不懂,但被介绍了很多非常美的画
反正我走不了这个路子吧
囫囵吞枣读完一遍。还是很玄妙,以后要再回过头读。
喜欢小虎老师!强烈推荐她在b站谈宋元书画的视频。原来小虎老师当年在普林斯顿得罪的是方闻。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