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温故(二十七)的封面

温故(二十七)

刘瑞琳

出版时间

2013-10-01

ISBN

9787549525492

评分

★★★★★
书籍介绍
2013年推出的第四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法兰西画刊对战争的第一手报导图像近40幅,为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本辑“特稿”专栏,唐逸《落花飘逝的年华》回忆了1940年代自己在北师附小读书时的童年时光;汪朝光《剪不断,理还乱:抗战时期的蒋、宋、孔关系》以藏在美国胡佛档案馆的三人日记等材料为依据,回溯了这个阶段三人间纠结、复杂的关系。 “人物”专栏,诸葛计《白天将军在历史研究所》回忆了1963-1974年自己与白天将军共同经历的“四清”、“文革”等运动、长达十年的相处;林建刚《董时进的人生片段》通过零碎的史料勾勒出了这位民国史学家的一生;此外还有杨萍《金岳霖:人生就一“好玩”》。 “记忆”专栏,唐龙潜《父亲这一生》回忆了50-60年代大跃进期间自己因为“投机倒把”、偷卖烟枪被抓的经过和父亲两次被关押的痛苦经历;张樯《旧光阴的主人公》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恋的初中同学“女特务”张苏莉,有性格乖张、才华出众的侯老师,还有文工团的年轻人,等等。 “口述”专栏,《几次运动中的经历》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参与历次运动的经历。 “往事”专栏,亮轩《崔小萍与曹禺:记一段千古不灭的师生之缘》记录了台湾戏剧界的名导演、现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回忆1940年代在曹禺门下当学生时的生动掌故和1989年她专程回到大陆探望老师的感人场面; 此外还有赖炜福口述、朱新地整理成文的《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 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本辑刊出了第二部分。此外,这一辑《温故》还独家发表了由张晖遗孀张霖女士整理的,张晖在南京大学从本科毕业前夕到硕士一年级求学期间(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记,可以视为中国当代青年学人求学过程的写照。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特稿
落花飘逝的年华
剪不断,理还乱:抗战时期的蒋、宋、孔关系
人物
白天将军在历史研究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唐逸老的开篇特棒~
【2014.6.18 — 2014.6.19】
当时买时以为是史学通俗读物,其实就是这杂记、回忆录之类。总体还不错,通俗易读。白天将军,刘绪贻运动,父亲一生,光阴里的主人,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记述很有年代感,画面感。汪朝光教授的研究,日俄战争的分析通俗也很有启发性,照片也挺不错。
开篇日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读来印象颇为深刻。还有刘绪贻老先生的珞珈回忆。
蒋宋孔不错,日俄战争之综述,图片俱佳。
唐逸回忆1940年代上学的经历,改变了这一时期一些固有印象;抗战时期蒋宋孔的复杂关系、口述历史几次运动中的经历都很不错;最后是接上期的张晖信札和张晖日记,才知道这位勤奋的学者才三十六岁正当年遽然离世,非常可惜。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小人物的经历可以反映时代的风貌。
总算是把《温故》读完了,张晖来往书信以及日记可读,蒋宋孔关系也可读,陈伯达一本《四大家族》把蒋宋孔陈搞得人尽皆知,孔是贪钱的,可蒋宋陈未必那么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