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木心纪念专号的封面

木心纪念专号

刘瑞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01-26

ISBN

9787549533855

评分

★★★★★
书籍介绍

▲ 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陈丹青的“守护与送别”——

陈丹青在《守护与送别》中这样写道,“11 月中至12 月下旬,我几度守在木心病榻前,之后,是他的葬礼。谁曾守护亲属挚友走向最后的路,或对人的殒灭的真相,不惊讶,不陌生?但这是我第一次目击垂老的人,病危,衰竭,死。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

▲ 首次发表若干珍贵照片,病榻前陈丹青第一次描绘先生——

○ “木心从不让我画他,这是我第一次描绘先生,也是最后一次。画时,他浑然不知。”

○ 木心晚年诗集《伪所罗门书》手稿本

○ 木心《我纷纷的情欲》手稿本

○ 2005年木心回国探看乌镇为他故园营建的新居,在上海停留期间,与上海作家陈村、孙甘露、王淑瑾、尹庆一等有过愉快的会面,喜滋滋为他们签自己的书。

○ 2010年12月纽约电影人为木心拍摄纪录片期间,他已渐渐习惯面对摄像。

○ 12张珍贵照片。2011-1927的木心。

▲ 首次发表木心先生的《狱中手稿》对话、节录和致读者信

关于木心先生的66页狱中手稿,木心的研究者、翻译者童明教授曾与木心在2000年有过一次对话。此外,木心本人曾从手稿中选出5段摘录。这两份文本的汉语版从未面世,本纪念专号全文发表。

▲ 收录梁文道、陈子善、钟立风、童明、春阳、顾文豪等人文章

▲ 收录木心先生的丧仪文本和乌镇、北京两地追思会长篇实录

▲ 收录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来信选登、章节摘引、最后一课

内容推荐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时时感到,这是一份郑重的纪念,更是一组历史的见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与艺术史中,木心先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孤例:他的几乎全部创作生涯,鲜为人知, 直至他79岁那年,他的文学著作始得陆续在他的祖国大陆出版;到他逝世为止,木心著作被阅读的时间,仅仅6年;在他逝世之后,他的有限的读者,主要是年轻人,才有机会来到他身边,向他致敬,与他告别。可以说,木心先生真正被重视、被尊敬的过程,仅在过去一年,刚刚开始。

因此,本辑的内容并非“温故”,而是一组当下的实录。虽然木心先生是已故的老人,他的创作与思想,却是簇新的遗产。

《木心纪念专号》(《温故》特辑)共分上中下三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贵照片。上辑收入了木心先生的讣告、桐乡告别仪式的悼词、乌镇与北京两地追思会的长篇实录。中下辑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属、挚友、学生,及海内外读者的多篇文章,还有木心从未发表的《狱中手稿》对话和致读者信。

目录
【上辑】
木心先生讣告
木心先生灵堂音乐曲目
陈向宏悼词
陈丹青悼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艺术家都有深厚的自我背景。我们悼念艺术家,是要悼念那些被他生命带走的东西。”
看一看下辑就可以了
又一本读后发现预判低估了的书。书中收录的回忆、采访、书信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守护与送别」上下两篇是绝美的忆旧散文。
打算看完木心系列作品。。。。
“立伟,你看到处理现实生活的窘迫,我很无能的。但我一回到书桌前就静了下来,我就是主宰,直通上帝!”
感谢诸位让我有机会一窥生活中的木心先生
前半部:丹青和木心不就是伯牙和子期吗,琴瑟友之,足以慰平生。 后半部:木心是个精致的人,贵气才气扑面而来。
我记得一首近几年很火的《从前慢》,让大家知道了《从前慢》。他是陈丹青的师父,他只是他,一个画家,诗文,文学家,更是文学批评家。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他的离去,拼成的一首“挽歌”。他在那十年,不似他人一味挣扎落魄,仍一副魏晋名士之姿,独斟唱晚,竹林遨游,谈吐有致。那是对20世纪的不妥协。他也不喜欢21世纪,怀念那个“一生只够爱一人”的“车马很慢”的“从前”;说艺术“一入主义便不足观”;说一切一旦“有了意义”就僵在意义中;谵妄时直白的像个孩子。然后,没有了然后。
最喜欢的是修古董的部分好可爱很有趣,木心说是很多东西是主观的,平胸的女子也很美啊。以及谈到木心和朋友们趣事的部分,毕竟木心一直秉持着致力于文学创作,隐退艺术家,能读到他的一些往事感觉特别珍贵。然后木心和豆瓣网友的对谈也好好笑啊。
我爱了七八年的孙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