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米沃什词典的封面

米沃什词典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时间

2014-01-31

ISBN

9787549544264

评分

★★★★★
书籍介绍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8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回忆录,呈现20世纪历史文化广阔的精神地图。

1940年6月,29岁的切斯瓦夫·米沃什闯过苏军与德军四道防线,从维尔诺长途跋涉到纳粹占领下的华沙。半个多世纪流亡生涯之后,他才终于重返故乡维尔诺,一座“从童话中长出来的城市”。与自己的过去重逢,他回到一种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开始为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登记造册,而不是谈论他 自己。

《米沃什词典》就是这样一件替代品。它替代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篇关于整个20世纪的文章,一部回忆录。书中所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网络中活动,相互阐释,相互依赖,并与20世纪的某些史实相关联。

《米沃什词典》是米沃什亲自经历与见证的20世纪。与他一起到过人间的天堂或地狱的人,几乎都已去了幽灵王国。本书是对那些灵魂的召唤,以文学这一永恒的纪念仪式,换取他们的片刻显形。他用词典这一相对客观、抽离、高度浓缩的形式,以平静、卓越的才智,将他的时代丰富层面的体验,浓缩为一个个充满高度智性和深沉情感的词条。

“我的20世纪是由一些我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和面孔所构成,他们重压在我的心头,而现在,他们已不复存在。许多人因某事而出名,他们进入了百科全书,但更多的人被遗忘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我,利用我血流的节奏,利用我握笔的手,回到生者之中,呆上片刻。” (切斯瓦夫·米沃什)

西缪尼·希尼——作为一个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伟大在于,他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

约瑟夫•布罗茨基——(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作为一位诗人和一位思想家,米沃什勇于跟他的敌对者共存,仿佛他已告诉自己:要存活于这个时代,只有通过吸收它。

约翰•厄普代克——(米沃什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但令我们琢磨不透的巨人。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米沃什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揭露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处境。”

作品看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之书——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的一生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称其为“20世纪最重要与最恐怖事件的目击者”,本书是米沃什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吸收他的时代的美好与糟粕,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与博学诙谐写就的人生之书。

★比《被禁锢的头脑》更为深邃广博的精神地图——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米沃什以《被禁锢的头脑》的作者而知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更多人才知道他是一位世界级的大诗人。米沃什说,他用几本书(《被禁锢的头脑》、《权力的攫取》等)履行自己的义务之后,便不在继续往前走,因为“意识到另一重召唤”,深知自己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写作。《米沃什词典》展开了米沃什深邃广袤的精神地图,揭示其创作与反叛的源泉。

★为20世纪历史文化立传,以文学作为永恒的纪念——米沃什为其开列词条加以描述的人物、事件、地域、主题,在《词典》中呈现为一幅幅难忘的素描,充满生动细节与敏锐判断:将波伏瓦、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弗罗斯特、爱德华•霍珀、阿瑟•库斯勒……置于审视之下,接受回忆的召唤,对更广泛的主题进行反思,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米沃什本人独特迷人的自画像。

★针对偏僻典故细致加注,呈现20世纪“另一个欧洲”——作者回忆庞杂渊博,记述旁征博引。关于波兰、东欧的历史文化知识、人物背景典故,本书针对那些既不熟知于英语世界,对国内读者也颇为偏僻的,增加大量注脚,并添加“词条检索目录”,附录完整“米沃什年表”及“主要著作年表”,并收入作者早年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目录
目 录【部分】
译者导言  米沃什的另一个欧洲/西川
A
ABRAMOWICZ, Ludwik 卢德维克•阿布拉莫维奇
ABRASZA 阿布拉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学时在图书馆看过,读不懂;一二年得赠一本,也没有读。这次读完受益很多。
前段时间电脑上看了不少词条,不过瘾,借了一本,好好看看。
大半本波兰知识分子人物传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词条是什么,米沃什就给你好好地讲什么。虽然这本书里牵扯到的百分之九十的名字读者根本闻所未闻,在其它书里也很难找到这些名字,那段东欧历史对大家来说也完全陌生,只读这本书你也学不到半毫,但是它就那么有一说一地给你摆在那儿,没有任何炫耀和卖弄。但是你的民族如果有这么一本辞典,你肯定受宠若惊吧。
通过亲历或见证的时代事件,以及那些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与面孔,米沃什以更大的历史想象、道德想象和形而上想象的空间,重构自己曾经生活过的20世纪的种种真相。米沃什说自己及同时代人的真实形象“会使我们想到马赛克,组成马赛克的是一些具有不同的价值和色彩的小石子”,而就是通过这些小石子,这些灵魂得以“回到生者之中,呆上片刻”,而米沃什也得以将记忆安排妥当,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关照自己的历史和人生。
读来有些艰难,一部充满了个人化回忆的回忆录,包罗二十世纪米沃什周边的形形色色,当然以人物为主(作者自己也吐槽了下),但是不了解的话很难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串联起来,导致的后果是本应该一幅完整的全景图却破破碎碎。当然读到某些自己熟悉的东西和作者的思考时依然会为独到的见解折服。还有东欧人名字好长好没记忆点。
读完能清晰的感觉到作者西方自由主义的立场,回忆录中写的人好多都很陌生,好多都是时代漩涡中的牺牲品。
自传像是贝壳,你写不出它里面的软体动物,唯一作用是了解那个时代。
和人无关的词条都挺有意思的,其他的词条有些私人化。
@2020-03-28 0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