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树犹如此的封面

树犹如此

白先勇

出版时间

2015-03-01

ISBN

978754956351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2004年之后大力投入昆曲经典《牡丹亭》的制作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目前已演出超200场,在华人世界造成极大轰动,启动了台海两岸昆曲复兴的契机。

目录
【总序】牡丹因缘: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先勇
【至念】
树犹如此
第六只手指——纪念三姊先明和我们的童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寻根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同名篇很好,但后面的篇目多是文债,散文未发自肺腑,当然就不好看。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与挚爱之人产生过如此羁绊,对热衷之事付诸过如此心血,于纷乱之世守住了如此赤诚,不枉此生。喜欢白对于写作的诠释:to render into words the unspeakable pain of human heart,对个人的隐痛保持着同理心,并随时由此联系到人类的整体困境,这也是我最愿意读到的人文关怀,这样的相似和理解令人欣慰。
借人谈历史,谈文学,谈人生。
#白先勇脑残粉# 这本散文集最感人的是追忆同志爱人和姐姐的两篇文章,文字平实动人,死生契阔最实实在在的爱与沉痛都在里面了,胜于小说;最刺激我的是回忆求学、创作、办杂志等等的文学之路,同侪对文学的热忱、那个时代青年理想主义的风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让我只是惭愧——我似乎感染了这个时代虚无主义的懒病,不曾热血就未老先衰了,知耻后勇,唯有行动;附录的三篇访谈,终于扎实地谈到创作,挺过瘾;其他的文章,关怀艾滋的很触动人,回忆师友同辈的文章,多是出于对其作品介绍的目的,大致看看。
树犹如此和第六只手指太令我动容。后面的关于杂志文学生涯和师友文学评鉴倒不是我喜欢的了。
白先勇先生的散文,初读起来显得平淡朴素,但却经得起反复回味。虽然他只是信笔写来,但那种历尽坎坷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却一直弥漫在字里行间。正如白先生所申明的那样,文学是有用的,它是一种情感教育。
最喜歡「樹猶如此」那篇
只读完前几篇散文
“我执着国祥的手,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霎时间,天人两分,死生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告了永别”。好羡慕这种感情,在疾病时刻着急的跑前跑后的心酸。这一本里有白先勇各种自己经历的纪实,与各路人等交往的种种回忆,不管是多么繁华的曾经,总会有瞬间幻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