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木心论的封面

木心论

李劼

出版时间

2015-07-31

ISBN

9787549564088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木心有如空谷幽兰,默默领略,最好。

木心的诗文是在天空里飞翔的,木心的讲学,则像孔雀开屏。

李劼《木心论》( On Mu Xin’s Self Enlightenment ),同时想到的乃是:这天底下,能够如此畅谈文学的,不知还能有几个。

上篇《木心开屏,美在洞见》。木心讲学讲出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洞见,犹如一片片美丽的花瓣。静观如孔雀开屏,雍容华贵;动察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

下篇《遥应李耳,堪比但丁》。木心最出色的散文足以与《道德经》媲美,作为诗人的木心,乃中国的但丁,是一颗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启明星。

木心的文学审美,虽然缤纷绚丽,但并非了无脉络可寻。在西方文学是对基督的诗性解读,对拜伦的向往,引尼采为知己;在汉语文学是与老子的天然相通,与嵇康的兄弟认同,与陶潜的高山流水。这两条脉络,有如天空中的两道彩虹一样,互相映照。借用王勃名句表达,基督与李耳齐飞,拜伦共嵇康一色;尼采似火,陶潜如水。这既是木心的灵气,也是木心的底气。

木心毋庸置疑是天才,既是文学的天才,也是文化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在意大利叫作但丁,在英国叫作兰姆,在德国叫作尼采或者荷尔德林,在法国叫作蒙田或帕斯卡尔,在美国应该是爱默生加上梭罗。木心走了,木心的文字并没有随之消逝。圆明园废墟,汉家陵阙,都会是过眼烟云。但《道德经》、《红楼梦》却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常在。

本书的封面图画:木心《旷野一棵树》。书内收入木心手稿五幅,木心故家唯一的遗物图(窗棂),以及1986年李劼与胡河清在静安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影。

目录
【引子】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
【上篇】 木心开屏,美在洞见
1.1 / 木心的讲学,理当算作开风气之先。
1.2 / 尼采是孤独的。木心,也注定孤独。
1.3 / 木心在诗歌上的童子功,与钱锺书在学术上的自幼习练堪比伯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喜其贯穿全书的倨傲感。
作者矛盾得很,似乎很懂木心,又似乎不懂。一面真诚地总结,一面自大而狭隘地定论。就像是是一个爱好文艺的直男癌患者,内心孤傲,且把自己与木心相比,处处显示自己在木心能力之外的“优势”。本书起名《木心论》显然极不合适,充其量是作者建立在木心文字之上的意淫。按理说,作者已著述多部,却在某些字句中透露着一股穷酸相,这一点,如何堪比木心?就好比拿琉璃比璞玉,糊弄傻瓜还可以。木心自恋,却散发着一种艺术本身的酒之醇香;作者自恋,就像一壶失了分寸忘了时辰而泡馊了的茶。
区区,怎么那么多区区,论木心就好了,不要老是与木心“并驾齐区”好吧!真受够了李劼的“区区”
2019/8/28“在汉语写作史上,近人有曹雪芹,先秦有李耳,木心算是第三个,区区忝为第四人” 真替李劼感到不好意思 2020/8/23-202/8/24重读 李劼的确炫技狂妄,但他敢说,有些论点在一般的文章中找不到。有抑有褒,文章写作需要这种能力,而不是陷入研究对象的一味崇拜中去。
想來先生希望的《木心論》並非如此
我尊重文人的狂狷,不过我很好奇“狂”的资本是什么?自我感觉良好吗?对他人的贬斥吗?或者是文人相轻、党同伐异,不喜欢的就一路批评到底,喜欢的就捧为神明奉为圭臬?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最喜欢标榜自由的群体其实最喜欢独裁专制?因为从这本书里读出来的就是,凡是“我”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凡是我喜欢的,就是“英雄”的。 自说自话的“夸奖”,因为作者文人的身份而似乎得以被赦免,如果是其他人写,就不免被拉出来冷嘲热讽。 文人呀!
yue了 过分
不看也难受
解析作品难免拔高创作者,拔高创作者回避不了让观众感到过誉而轻看作品。
李劼,小时候就读过他年轻时写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就觉得他水平不高还很敢说,这在青年可能是有点,这本中老年时的作品还是这样,就觉得看了很尴尬了。